中國網3月5日訊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3月5日在北京開幕。會前,舉行首場“代表通道”集中採訪活動,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接受採訪。全國人大代表,陸軍某合成旅營長張冬旭接受媒體採訪。
解放軍報社記者:請問張冬旭代表,您來自基層部隊,是一線帶兵人,能否分享您帶領官兵練兵備戰的體會感受,介紹部隊轉型建設的發展變化?
全國人大代表,陸軍某合成旅營長張冬旭。中國網 董寧 攝
全國人大代表,陸軍某合成旅營長張冬旭:我是陸軍合成營的一名營長。我們營是一支戰功卓著、榮譽厚重的英雄部隊,革命戰爭年代參加過260余次戰役戰鬥,涌現出20個英模單位和28名戰鬥英雄。每當新兵入營幹部任職、每次執行重大任務,都要到榮譽室重溫歷史傳統。走上營長崗位那一天,我專門去了榮譽室,看著先輩留下的一面面戰旗、官兵拼來的一項項榮譽,覺得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下決心傳承發揚光榮傳統,帶好訓練帶好兵,把營隊建設得更過硬。
這些年,我們營經歷了從步兵營到合成營的轉型,也在不斷深化實戰實訓的探索實踐。每年,我們都參加跨區實兵演習,從北疆草原到南國密林,從東海之濱到西部戈壁,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大家練指揮、練技能、練作風,官兵們夏練三伏,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冬練三九,戰風雪、鬥嚴寒。雖然訓練節奏快,備戰任務重,但官兵始終熱情高漲、鬥志昂揚,因為大家覺得,每一滴汗水都不白流,都凝結成了戰鬥力。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當營長的第二年,參加陸空聯合演練,搭載直升機進行低空突防。當飛機帶著我們越過丘陵山地、草甸叢林,視野從地面拉到了空中,切換的是戰場視角,改變的則是作戰思維,那一刻真切感受到合成部隊建設插上了資訊化的翅膀,作戰樣式從單一到聯合、從區域到全域,有一種換羽新飛的感覺。
近幾年,我們緊跟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步伐,從先進裝備、高新技術中挖掘戰鬥力新的增長點,探索創新“資訊+火力”戰法訓法,不斷提升合成作戰效能。我們還參加跨軍兵種的聯合訓練,陸軍合成分隊與海軍戰艦、空軍戰機一體指揮協同作戰。大家相互學習交流,有一個共同的感受,作戰體系聯合越來越緊,作戰力量攥指成拳,實戰能力不斷躍升,我們保家衛國的底氣更足了,制勝強敵的信心也更強了。
腳踏祖國大地,守護萬里河山,每名軍人都肩負使命。我和全營官兵將堅決聽黨指揮、矢志強軍打贏,全面加強練兵備戰,全面提高打贏能力,全力以赴打好攻堅戰,書寫奮鬥建軍百年、奮進強軍一流的時代答卷。
編輯:魏婧
編審:張艷玲 蔡曉娟
【責任編輯:魏婧】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京ICP證040089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