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11日訊 (記者 韓雅潔)近年來,隨著“婚育”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與之相關的生育、養育、教育“三育”問題,也逐漸在青年群體中成為熱議話題。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很多方面都有體現和要求,其中就提到了“健全生育支援政策,優化生育假期制度......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務供給,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這為促進青年人掃除婚育障礙,提供了政策支撐。
大學在校生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
相較物質基礎 青年人更看重高品質陪伴
據《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2020年我國的平均初婚年齡為28.67歲,相比于2010年24.89歲,推遲了近四歲。2023年12月,國家衛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徐擁軍表示,近年來,影響女性生育的原因,除經濟壓力、職業發展外,最現實的困難就是“入托難”。
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中國網記者就婚育話題採訪了不同年齡的青年人,在採訪中發現,他們對於婚育多持有審慎理性的態度。持有“強調感情穩定、三觀相投,而物質保障則略靠後”新婚姻觀的青年也正在增加。“不會恐婚,主要還是等工作穩定之後,再去考慮這個事情吧。”一名在讀研究生回答。對於結婚條件,一名剛剛步入職場的女性青年受訪者説:“我覺得兩個人足夠相愛的話,沒有房子等物質基礎也行。”
相比物質而言,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更加看重婚姻、育兒的高品質陪伴。多位受訪者表示,希望多照顧家庭,不希望把孩子交給老人養育,希望能多陪伴孩子。一些青年受訪者在婚育方面,對國家出臺相關保障性舉措寄予了厚望,“希望國家能在教育優惠和住房補貼等方面提供更切實的保障措施。”
大學在校生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
家風、婚育觀、婚育補助……婚育政策不斷完善
“相信”,是理想落地成花的引信,是不被辜負的力量。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一直是中國共産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青年更是社會和諧、進步的希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從家風建設、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婦女權益保障、婚育補助等多維度施力,努力為青年解除婚育顧慮提供政策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從制度保障上,為全社會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觀、婚育觀。此外,就青年人“怵頭”的“高價彩禮”問題,農業農村部、全國婦聯等8部門聯合印發文件,特別提出遏制“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在部分地區持續蔓延勢頭”。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完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鼓勵生育繼續成為全國兩會期間的熱議話題。
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也就婚戀、生育等議題,積極建言,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陳愛珠提出結婚應該有輔導期,上好“婚前課”的建議;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周燕芳建議,加快建立健全家庭社會友好的政策體系,減輕有孩家庭購房與租房的經濟負擔,鼓勵和保障在校碩士和博士生結婚生育,促進女性就業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並保證企業招聘女員工比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張兆安建議,按照生育率實行個稅抵扣。對於三孩及以上家庭,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提出可以返還或直接減免其房貸利息50%的建議。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東縣芒果試驗站站長、縣農業農村局正高級農藝師陸弟敏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
制度保障掃清婚育障礙再成兩會焦點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積極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強對年輕人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的引導,促進完善和落實生育支援政策,提高人口發展品質,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健全生育支援政策,優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經營主體用工成本合理共擔機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務供給,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深化收入分配、然壟斷環節監管體制機制、社會保障、醫藥衛生、養老服務等社會民生領域改革。多效保障,讓青年人在婚育這條路上“輕裝上陣”。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東縣芒果試驗站站長、縣農業農村局正高級農藝師陸弟敏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了《關於降低托育教育成本提高生育率的建議》。他告訴中國網記者,抓好嬰幼兒的托育工作,是激勵提高生育率、改變人口負增長局面的關鍵環節之一,因此,建議從提高生育率的前端托育關口抓起,建立健全支援普惠托育服務政策體系,切實有效降低托育教育成本,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業等方面,從而激勵提高生育率,夯實推動人口高品質發展基礎。對此,陸弟敏建議,落實普惠托育項目建設補助政策,對普惠托育機構給予補助和獎勵,以增加機構數量,提升服務品質,滿足群眾需求。同時,出臺托育照護服務收費指導價格,遏制托育照護服務收費亂象,嚴格規範托育照護服務管理。陸弟敏提出,把學前和高中列入義務教育。以此減輕廣大家庭教育成本壓力。
總監製:薛立勝
監製:蔡曉娟 趙萱 劉鵬飛
總策劃:王月博
策劃:劉佳 王岳
視覺:陶一輝
文案:韓雅潔 孫曉彤
拍攝:孫超
後期:賈紅亮
包裝:劉佃水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京ICP證040089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