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首頁 > 最新播報 >

如何看待中國外貿發展形勢?——兩會中國經濟問答之七

發佈日期:2024-03-11 08:27:26 |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如何看待中國外貿發展形勢?——兩會中國經濟問答之七

新華社記者

外貿,拉動經濟增長的傳統“三駕馬車”之一。自去年中國外貿增速放緩以來,一些外媒炒作“中國外貿寒冬來了” “中國出口訂單轉移”,以此唱衰中國經濟。

當前中國外貿企業發展情況究竟如何?怎樣看待中國外貿形勢?全國兩會期間,記者採訪代表委員和業內人士,探討上述問題,回應外界關切。

中國外貿發展形勢如何?

回顧2023年,面對外需低迷和不確定因素疊加等多重挑戰,中國全年貨物貿易進出口以人民幣計微增0.2%,個別月份出口負增長,對比2021年增長21.4%、2022年增長7.7%的速度,的確“慢”了不少。

一些西方媒體片面地、靜態地進行報道,稱“中國外貿寒冬來了”,放大對中國經濟的悲觀預期。那麼,現實情況如何?

海關總署最新發佈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以人民幣計,今年前2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8.7%,其中出口增速重回兩位數達10.3%;以美元計,進出口同比增長5.5%,其中出口增長7.1%。

美國《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以“勢頭強勁”評價中國前2個月出口,並稱出口增幅遠高於早些時候其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的3%。

德國之聲稱,出乎意料的出口增長可能會讓人對中國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感到樂觀。

不只看“賬面”,來自企業的感受更為直觀。

廣東陽江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積回代表感慨,過去一年確實極其艱難,先到歐洲拜訪客戶,再去美國參加展覽會,明顯感覺需求疲軟,但拓市場初見成效,今年前2個月訂單同比增長18%。

十八子以廚房刀剪産品為主,出口至歐洲、南美、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李積回代表説,當前最大挑戰仍是外需不足,公司已籌備好參加本月下旬舉行的美國芝加哥家庭用品展。

放在當前全球貿易大環境來看,中國外貿企業取得的每一筆訂單都極為不易。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説,今年我國外貿面臨的形勢總體還十分嚴峻。

一方面,多個國際組織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仍將低於歷史平均水準,外需下滑的壓力依然存在。另一方面,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世貿組織預計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3.3%,地緣衝突、全球“超級大選年”等也將對全球貿易産生外溢影響,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疾風知勁草。不少代表委員這樣表示:外部環境確實很“寒”,但中國外貿不會“涼”。

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代表告訴記者,公司出口産品種類很多,其中橡膠産品出口增勢尤為明顯,春節期間也沒有停工,出口量已佔到總産能的40%。

經過多年努力,浙江傳化合成材料公司突破國外“卡脖子”技術,成功自主研發稀土順丁橡膠,全球前25強的輪胎企業中,有22家與傳化合成材料達成了合作,其中10多家為年度合約客戶。

“加強科技創新,走向産業鏈中高端,是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根本之策。”徐冠巨代表説。

中國外貿發展壓力確實不小,但企業頂壓前行、以變應變、搶抓機遇的決心更大。

今年前2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17.7%,佔中國外貿總值的54.6%,比去年同期提升4.2個百分點;同期機電産品出口增長11.8%,佔出口比重近六成。

“推動外貿質升量穩”“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多項舉措將為中國外貿高品質發展提供支撐。

王文濤説,中國外貿發展的産業基礎、要素稟賦、創新能力都在不斷增強,出口商品正向價值鏈上游攀升,進口市場機遇也在擴大,展現較強韌性。

“訂單轉移”“産業外遷”怎麼看?

“訂單轉移”往往伴隨“産業外遷”。多重壓力之下,外媒頻頻炒作“訂單轉移”,該如何看待?

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委員表示,“訂單轉移”有多種情況,有的是企業基於全球競爭形勢和産業格局變化進行的主動轉移,符合市場規律;有的是受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影響,包括個別國家干擾等導致的被動訂單轉移。

廣汽集團就是主動“走出去”的企業之一。

“出口乃至發展海外本地化生産將是未來中國汽車産業發展的重要增量,國際化是廣汽集團未來幾年的重點發力方向。”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代表説,目前廣汽正在尼日利亞、馬來西亞、泰國投資建設海外工廠。

馮興亞代表認為,對於全球競爭比較充分的行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不可能依賴單一市場,要通過加強海外佈局,持續提升産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真正引發外界擔憂的是部分企業被迫出海建廠的現象。

四川東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新材料研發、製造、銷售,董事長唐安斌代表對此感受頗深。

“公司薄膜類産品出口美國面臨被徵收特別關稅25%、反傾銷稅接近70%,聚酯薄膜産品出口南韓面臨被徵收高額關稅37%的情況,市場拓展存在一定困難。”唐安斌代表説。

為應對中美經貿摩擦等不利影響,這家公司佈局海外市場銷售以及製造基地,前2個月出口銷量同比增長35%,但競爭壓力仍然較大。

事實上,中國已深度嵌入全球價值鏈分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大勢所趨。

儘管“果鏈”遷出中國的消息頻傳,然而,蘋果公司首次在2023年首屆鏈博會上披露,其前200家供應商中有151家在中國生産,而這前200家供應商佔蘋果總採購的98%。

數據顯示,有進有出、穩中有進才是中國外貿的主流——

從産品看,2023年,中國出口中間品佔我國出口總值的47.3%。其中,對日本、墨西哥出口汽車零配件類,對美國、德國出口鋰電池類,對越南、印度尼西亞出口平板顯示模組類中間品,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從區域看,今年前2個月,中國對東盟、歐盟、美國前三大貿易夥伴出口均保持增長,分別增長9.2%、1.6%、8.1%;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長13.5%。

“不是説企業在國外建了廠,國內出口就少了,不能直接劃等號。”馮興亞代表説。

儘管世界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産業鏈供應鏈格局持續重構,但中國在其中的地位依然穩固:中國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穩定在14%左右,中間品進出口占比達61.1%,展現較強韌性。

穩住外貿大盤該如何發力?

“今年訂單目前已經排到6月份,其中內貿訂單增長較快。”浙江省平湖市新秀集團運營總監徐洪水説,受中美關係、歐美需求低迷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加大開拓國內市場,自有品牌在國內箱包市場取得可喜業績。

內外貿“兩條腿”走路、加強品牌創新培育,正是當前中國外貿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的積極探索。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拓展新增長點,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

“加強進出口信貸和出口信保支援,優化跨境結算、匯率風險管理等服務”“促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健康發展”“拓展中間品貿易、綠色貿易等新增長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圍繞“推動外貿質升量穩”部署多項具體舉措。

商務部提出將建設中間品貿易數字化服務平臺,舉辦中間品展會;促進跨境電商出口,加強政策賦能,持續完善通關、稅收、外匯等政策,提升監管便利化水準;加快推進國際貿易單據數字化;支援高品質、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綠色低碳産品貿易。

——積極引導産業轉移,完善區域分工協作。

寧夏加大力度建設國家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李鬱華代表説,將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合作,積極引進國企、民企、外企等各類經營主體開展進出口業務。

廣東湛江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全力打造工業園區。湛江市市長曾進澤代表説,將針對越南等東盟國家電子資訊、電機設備、紡織服裝等主導産業,大力發展上游原材料和高品質産品,積極完善區域産業分工協作。

廣西百色與東部地區合作共建中電百色能源電子産業園、長三角(飛地)先進製造産業園,創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百色市市長葛國科代表説,中西部地區生産要素豐富、勞動力優勢明顯、市場潛力巨大,應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差異化承接産業轉移。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構築互聯互通大門戶。

海拔4700多米的裏孜口岸,去年11月13日開通運作,成為西藏第四個正式通關的陸路口岸,也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口岸。

日喀則市市長王方紅代表説,裏孜口岸的開通,對建設面向南亞開放通道和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帶,推進中國和尼泊爾兩國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從東南沿海到西北邊陲,從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開放水準越來越高,支撐中國外貿重塑新優勢。

“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我們是有信心、有底氣的!”這是許多代表委員和會外專家學者、企業家的一致觀點和鮮明態度。(記者謝希瑤、鄒多為、岳德亮、吳濤、熊豐、史競男)

【責任編輯:劉峻淩】
無標題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