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趙曄嬌)浙江舟山,依海而建,向海而興。
“海洋是高品質發展的戰略要地。”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舟山市委副書記、市長徐仁標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表示,海洋經濟本身就是開放型經濟,該市正以生態優先、綠色高品質發展為引領,構建生態産業化和産業生態化的海洋生態經濟體系,實現藍色經濟的綠色低碳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舟山市委副書記、市長徐仁標 屠軼欽 攝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重點內容之一。
擁有2085個島嶼的舟山被稱為“千島之城”,海域遼闊、海島眾多。
20多年來,該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地區生産總值增至2100.8億元,增長12.3倍;每人平均GDP躍升至16.7萬元;海洋經濟佔GDP比重提升至69%,領先全國。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我認為首先要強化規劃引領。”徐仁標表示,面向國家主體功能定位、“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在統籌海洋産業分工與佈局、建設東部海洋經濟圈中找準自身定位,把舟山獨特的區位條件、資源特色、海島空間等優勢轉化為開放優勢。
油氣産業鏈上的明珠岙山島。遲名尊攝
在舟山綠色石化基地,煉化裝置直入雲端,工程車輛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原先只是孤懸在海上的小島魚山島,已悄然蝶變成中國最大、單體全球前列的石化基地。不遠處的岙山島,則是中國最大的石油儲備轉机基地。
這是舟山向海而興的故事剪影。
近年來,該市加快産業培育,堅持揚長避短,發揮比較優勢,充分挖掘海洋新質生産力,加快建設特色化海洋産業集群,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産業體系。
如今,在舟山海洋經濟發展版圖上,綠色石化和新材料、能源資源農産品消費結算中心、船舶與海工裝備、數字海洋、清潔能源及裝備製造、“一條魚”、海洋文旅、港航物流和海事服務、現代航空等九大産業鏈拉開框架,現代海洋經濟“四梁八柱”加速立起來。
“開放”是海洋自帶屬性,也是舟山向海圖強的秘籍。
作為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主陣地,圍繞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舟山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承接落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加快構建大宗商品全産業鏈制度型開放,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實現海洋經濟開放發展與保障國家資源安全同步推進。
經略海洋,須與陸地共同發展。
“海洋經濟是陸海一體化經濟,加強陸域和海域經濟的聯動發展,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徐仁標解釋説,世界銀行的數據表明,全球有約60%的經濟體量來自港口海灣地帶及其直接腹地,“放之於長三角,世界級的長三角,需要世界級的港口群。因此,統籌好海陸發展,至關重要”。
舟山港域一景。姚峰攝
如何統籌好海陸發展,更好融入一體化發展格局?
徐仁標表示,主要是統籌推動海港、陸港、資訊港“三港”聯動,重點要聚焦聯動,核心是多式聯運。
他建議以海港為龍頭、陸港為基礎、資訊港為紐帶,優化聯運通道和樞紐佈局,構築開放互通、一體高效、綠色智慧的“三港”聯動發展新格局;按照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要求,推動設施聯通、標準聯接、資訊聯網、數據聯享、企業聯盟,通過有形有效連接提升連結轉換能力。
尤其是在多式聯運方面,徐仁標建議通過海鐵、海河、江海等多式聯運,空間串聯起海港、陸港和資訊港,方式連接起水路、公路、鐵路,功能連接起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推進節點服務功能一體化,加快港務、船務、關務一體化發展。
2023年,舟山江海聯運中心多式聯運量達3.21億噸,也較好詮釋了“多式聯運”的發展活力。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擁有千座島嶼、萬里海疆的舟山在向海圖強的同時,也成了不少人的“詩和遠方”。
今年春節8天假期,僅舟山普陀山一個景區就接待遊客62.75萬人次,在全國自駕熱門登山景區中排行第一。
“旅遊發展,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探尋這背後的內在邏輯。”談及眼下火熱的現象級旅遊熱潮,徐仁標表示,海島城市要強化頂層設計,堅持大項目帶動,高標準推動文旅、農旅、商旅、體旅深度融合,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善於推廣引流,講好“舟遊列島”的故事,讓遊客慕名、傾心、想來。
誠然,海島旅遊,自帶流量。若想讓“頂流”常在,強化頂層設計“遠遠不夠”。徐仁標強調,還要強化承接,做優服務。
旅遊就是體驗,徐仁標建議要以遊客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推進精細化管理,拓展多元化服務,提升旅遊市場環境,構建精準高效的旅遊服務保障體系,讓零投訴、無槽點成為便捷舒適旅遊的伴生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未來,在舟山,關於“向海而興”的故事仍將繼續,“藍色産業”也將繼續助力海洋經濟揚帆遠航。
【責任編輯:盧小凡】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京ICP證040089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