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首頁 > 最新播報 >

兩會新華解碼丨如何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

發佈日期:2024-03-10 05:49:18 |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題:如何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史競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産市場供求關係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

為何要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

這是基於房地産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所作出的戰略性轉變。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琳説,理解房地産發展新模式的提出,要抓住兩個“基本點”:一是老百姓住房“有沒有”問題得到基本解決,人們對住房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隨著新型城鎮化發展,住房需求在量上仍有較大發展空間,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問題還需努力解決。

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長兼CEO姚勁波説,實現住宅品質的提質升級,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居住生活的需要,顯然不能依託過去住房短缺時期追求速度和數量的“高週轉、高負債、高杠桿”粗放型房地産發展模式。

從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探索”,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加快構建”,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的工作正在加速佈局,相關基礎性制度步入建立完善的階段。

如何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滿足居民剛性住房需求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此前表示,在體制機制上,要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的新機制,從要素資源科學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錢,防止市場大起大落。要建立房屋從開發建設到維護使用的全生命週期管理機制,包括改革開發方式、融資方式、銷售方式,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等制度。

同時,為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産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促進金融與房地産良性迴圈,住房城鄉建設部、金融監管總局要求,按照城市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應建盡建”原則,3月15日前,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建立融資協調機制。

如何抓落實?

不久前,住房城鄉建設部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全國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現場會,要求各地要加快建立輪候機制,摸清工薪收入群體需求,以需定建,有力有效有序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衛國表示,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三大工程”是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的重要抓手,是拉動投資和內需的重要動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

他表示,從直接效應來看,保障性住房建設、城中村改造,將幫助住房困難群體實現“安居夢”,解決居住環境、安全、衛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將補齊超大、特大城市應急能力建設短板,提升城市韌性。

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還要求房地産行業和企業應時而動,轉變經營發展模式。

“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的過程,也是房地産行業重新洗牌的過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原院長秦榮生説,房地産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比拼品質力、服務力,那些既能提供好房子、又能提供好服務的企業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勝出。

【責任編輯:李平書】
無標題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