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首頁 > 最新播報 >

20萬件群眾留言,見證中國民主的生動實踐

發佈日期:2024-03-07 07:29:48 | 來源:人民網

迎著春風,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召開了。為更好把各方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上來,人民網于年初全面啟動2024年度“我給兩會捎句話”建言徵集活動。活動上線以來,各界群眾踴躍參與,已收到留言超20萬件。

今年是人民網連續第14年推出“我給兩會捎句話”建言徵集活動。每年春節後,通過“我給兩會捎句話”説説自己的想法和期盼,已成為不少群眾的“兩會習慣”。同一時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央部委及地方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通過人民網回應群眾關切、暢談新一年要實現的發展目標和“路線圖”,也成為一種“政治習慣”。在兩會期間,通過這一平臺,幹群之間的“雙向奔赴”,見證了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生動實踐。

讓民意更好地走進會場,讓兩會聲音傳到千家萬戶

全國兩會既是代表委員參政議政、共商國是的平臺,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平臺。

“建議在各級民營經濟發展局中設立接待大廳並公佈服務網站及電話,讓企業家有事、有困難時可以隨時聯繫上、對接上,能夠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具體問題和實際困難。”“政府要協調企業統一在小區安全的地方建電動車存放和充電的場所,統一管理,合理收費。”“應增加社區工作人員,增加工作經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天津一名網友通過“我給兩會捎句話”活動,提出了多條建議,大到政策的制定、落實,小到日常衣食住行,都有涉及。

“我給兩會捎句話”專欄截圖

  “我給兩會捎句話”專欄截圖

政策制定者和服務對象之間打通了聯繫,民意民情轉化為民智民策,讓兩會更加直通民心、開放透明。活動中收集到的群眾建言,經匯總整理後,已分階段轉交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關部門研究處理。多位網友的建言還登上了《人民日報》,成為全國兩會期間各界討論的議題。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和往年一樣,部分中央部委及地方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通過人民網致信網友,回應關切。“我注意到,暖氣不暖是大家吐槽比較多的一個問題。今年我們在全區實施溫暖工程,就是要回應社會關切,把老百姓反映強烈的難題徹底解決掉。”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在給網友的留言中説,“大家在網上的留言建議,對我們改進工作很有幫助”。此外,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山西、遼寧、黑龍江、江蘇、浙江、江西、山東、廣東、海南、雲南、西藏、陜西、寧夏、新疆等地黨政“一把手”通過人民網回信,回應群眾關切。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氣象局、國家移民管理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國家檔案局也選擇在兩會期間通過回信與網友互動,答覆網友關心、期盼的問題。

通過網路,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到國家和社會事務中來,他們從國家大政方針,到社會治理,再到衣食住行的期盼、希望和訴求得以充分表達。人大代表們把這些聲音帶到兩會上,同時通過回信等互動形式,再將兩會聲音傳到千家萬戶。

人民的建議和聲音有地方説、説了有人聽、聽了有反饋,這形成了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百姓盼的”與“黨和政府幹的”高度契合。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群眾和經營主體的440余萬件留言訴求得到各地區各部門回復辦理,這塊網路平臺成為了溝通幹群的“連心橋”,也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凝心聚力,激發人民創造活力

兩會是代表委員履職盡責的平臺,也是全國人民凝心聚力的時刻。

圍繞經濟民生各類熱點問題,2024年怎麼幹,群眾紛紛通過“我給兩會捎句話”建言獻策。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如何發展新質生産力?“要提高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支援力度,培養更多能夠創造新質生産力的戰略人才。”“希望構建國家級産業技術對接平臺,更好實現産學研融合創新,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産力。”“要讓數據更好地發揮價值,讓其有效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來自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的群眾建言。

群眾通過“我給兩會捎句話”為發展新質生産力建言獻策

  網友通過“我給兩會捎句話”活動為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根據2023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2.97億人,佔比21.1%。養老牽涉千家萬戶,關係民生福祉。“希望有條件的社區都能開辦老年大學,讓老年人就近上課、交友、娛樂,豐富老年人的退休幸福生活。”“建議實施社區老年心理關愛點建設,用鄰里守望編織社區的愛心網。”“應形成個人出一點、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社會力量捐一點的多元籌款運營機制,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讓老年人更有安全感、幸福感。”各地網友集思廣益,一起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出謀劃策。

鄉村如何實現振興?怎樣更有“醫”靠?群眾需求如何在家門口就能解決?……針對這些既關係百姓冷暖、萬家憂樂,又關係國家長治久安的問題,大家通過網路一起協商,共同探尋最佳解決方案。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著辦。通過協商,激發了人民的創造力,實現民意的匯總、民智的匯集、民力的匯聚,找到思想的共同點、利益的交匯點、解決問題的切入點。

“廣徵詢、集眾智,確保政策和決策能夠充分反映民意。”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馬寶成認為,這樣完整的制度程式,形成了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凝聚起磅薄的力量。

讓人民意願有效實現,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民生就在身邊,要用心體味和真正聚焦群眾最關心、最擔心、最鬧心、最期待的問題”“把人民群眾‘想的事’變成政府‘幹的事’”……2024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積極回應群眾期盼。

北京提出優先解決“老老人”“小小孩”問題,浙江將全面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江西推進“可躺式”課桌椅進校園試點,雲南計劃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00萬人以上,西藏打算實現全區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全覆蓋……各地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細化為“項目書”,為人民群眾托起“穩穩的幸福”。

“要不折不扣抓落實”“要雷厲風行抓落實”“要求真務實抓落實”“要敢作善為抓落實”,成為2024年省級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句,各地紛紛強調當好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努力將群眾嚮往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努力促進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讓人民的意願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這樣的中國故事,長久持續。(實習生要昕對本文亦有貢獻)

點擊參與留言,人民網定制文創禮盒等您拿


【責任編輯:劉峻淩】
無標題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