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首頁 > 兩會觀察 > 兩會系列評述 >

兩會是中國人奮進春天的發令槍

發佈日期:2024-03-04 08:45:30 | 來源:環球時報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分別於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2024年是一個閃耀著多重紀念光環的非凡年份,它既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的喜慶時刻,也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自邁入成立70週年和75週年的重要節點。再加上今年是新一屆政府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並在全球媒體聚光燈下全方位亮相,因此今年的全國兩會格外受到社會各界矚目。

兩會的群策群力與集思廣益,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精神的一種體現,也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廣泛性、真實性和有效性最生動的寫照。全國人大代表們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共提出議案271件、建議8314件;至2023年底,代表議案已由9個專門委員會審議完畢,代表建議已由204家承辦單位辦理完畢並答覆代表。過去一年,全國政協也組織召開協商議政活動共94場次;至2023年底,共收到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對139項議政建言成果的350人次批示、各部門各地區對59項議政建言成果的68個反饋報告。這些數字有力詮釋了中國民主政治與時俱進的生命力和強大執行力。

而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全國兩會不單是對過去成績的盤點與檢驗,更是對民生福祉和國家發展未來航向的高度聚焦與務實擘畫。在今年2月媒體有關全國兩會的調查中,“依法治國”“就業”“鄉村振興”“醫療”“高品質發展”“養老”“教育強國”“社區治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教育”最受網友關注,入選十大熱詞。會還沒開,代表委員們提出的相關意見建議就在網際網路上引發熱烈關注與討論。正所謂“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本屆兩會的重點議題必將深深烙上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的印記。

我們注意到,今年兩會前夕,外界的目光尤其聚焦在高品質發展、新質生産力、經濟增長目標等關鍵詞上,這很大程度上因為它們勾勒出的是中國未來的輪廓。有外媒評論,“中國現在的目標是要通過高品質發展讓人民群眾生活更美好”。高品質發展是個硬核命題,它代表著對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迫切追求,包括科技創新、産業鏈高端化、綠色發展等多元維度的深度融合。而兩會正是展示中國如何構想激活、培養這種新質生産力的最佳窗口。如何通過兩會這一制度安排將黨中央對2024年經濟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實下去,將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中國下一階段的發展面貌,甚至助推全球經濟復蘇進程。

兩會是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集中體現和生動實踐,這句話落到歷史當中,既顯宏大又現精微。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的代表委員,齊聚全國兩會這個“國家會議室”,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將黨和政府的決策與億萬老百姓的所需所盼連接到一起,這其中要經過多少高度組織化的週密安排,又需要有怎樣的政治責任感和執行力來支撐,我們仔細去想一想,都不由得感到震撼。在數十年的變遷中,兩會不斷根據時代發展和實際需要調整變化,而代表委員們為民履職、共商國是的初心則始終不變。這當中體現出來的制度活力和生命力,放到人類政治制度史當中也是現象級的,是創造性的。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傳統中國人開始一年辛勤勞作的發令槍。在當代中國,兩會也是全國上下開始一年奮進的發令槍。就像秋天的豐收不會自動到來一樣,中國式現代化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我們各方面發展的步伐穩中有進,同時大家也看到,當前我國面臨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不少困難和挑戰。進一步凝心聚力,把全社會的注意力集中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最大的政治”上來,激發出最大程度的主動性,就是兩會在今年這個特殊時間節點上所承擔的歷史使命。


【責任編輯:申罡】
無標題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