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開新局·謀新篇 | 職業教育如何培養出符合國家需要的高精尖技術人才?

發佈日期:2023-03-11 10:21:54 | 來源:中國網

編者按: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3月,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這是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後的首個兩會,同時也恰逢換屆之年,因此,這註定是一次孕育新生機、新氣象與新希望的大會。值此之際,中國網推出兩會特別策劃《開新局·謀新篇》系列組稿,聚焦經濟、生育、老齡化、就業等民生熱點問題,邀請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為國家高品質發展提出真知灼見,為百姓過上高品質生活建言獻策。

中國網3月11日訊(記者 劉佳)職業教育是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這與國家經濟結構、市場需求、就業穩定等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再次被重申,但如何撕掉職業教育曾被賦予的固有標簽,讓“人才立交橋”真正培養出更多符合國家發展需要的高精尖技術型人才?中國網記者就此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督學、北京城市學院校長劉林,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政協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會主委阮詩瑋。

向下打根基 在中小學恢復職業教育

消除對職業教育的偏見,應該從娃娃抓起——發展職業教育,劉林首先亮出了這樣的觀點。這也是職業教育“頂天立地”的基石所在。

他告訴中國網記者,在過去一段時期,我國曾設有初級職業技術學校,但後來由於畢業生就業出路問題,初等職業教育被取消。在新的社會經濟結構、發展需要的背景下,初等職業教育不再適用於滿足就業這一齣路培養可用之才,而是應該立足於從小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動手能力、工匠精神,為未來職業選擇、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因此,他建議,重建初等職業教育,應從國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對目標、大綱、教材等關鍵環節統籌考慮。在實施層面上,不要再建新校鋪攤子,而是走“職普融通”的路子,即在現有小學、初中學校普遍開設職業認知課、生活技能課,結合勞動教育,開展行業參觀、職業體驗、模仿製作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督學、北京城市學院校長劉林。受訪者供圖

向上搭梯子 中職院校與高等院校貫通技能類課程

“必須要看到廣大家長強烈反對初中後職普五五分流的合理因素,要從中東部地區多數中職學校畢業生目前主要出路已經轉為升學的現實情況出發,重新調整中等職業學校佈局。”劉林解釋,曾經的中等職業學校主要是為滿足廣大學生就業需求而建。但就目前而言,就業僅是個別中職院校的培養目標,而更多升入中職院校的學生同樣也希望繼續升學、深造。對此,他建議應向上“搭梯子”,把“職普融通”的斷頭路修通。

他建議,對於已經沒有就業需要的地方,建議對中職學校從辦學定位著手進行全面改革,由以就業為目標設置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成為寬口徑、對應高校專業大類設置專業,課程和教學內容以為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服務為主。

對此,阮詩瑋也持類似觀點。他建議,取消中考“普職分流”政策,讓多數初中生畢業後直接進入普通高中,形成小學、初中、普通高中貫通辦學體制。在取消中考“普職分流”後,僅保留少數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中職學校,其餘具備條件的升格為高職,不具備條件的併入現有普高。建立中職教育與普高教育學生互轉機制,以及普通高等教育與職業高等教育學分互認、學歷轉認機制,推動普職教育深度融合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政協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會主委阮詩瑋。受訪者供圖

高等教育在結構調整方面,也應該積極考慮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同時適時開展研究生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劉林建議,鼓勵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參與高層次職業人才培養,從而使職業教育得到充分發展。“必須扭轉一個狹窄觀念,即只有校名帶職業的才是職業院校,只有職業院校才能辦職業教育。九十年代末,我國一批著名大學和多數地方高校都舉辦了職業技術學院。”他建議,在本科總體規模、辦學品質已經穩定的情況下,建議支援有意願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舉辦職業教育本科,從而全面優化高等教育結構。

阮詩瑋認為,應淡化高等教育階段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差別,鼓勵各類高校廣泛開設面向社會需求、對接就業的職業技能型專業。比如,以工科見長的清華大學可開設電工、機床等傳統職業技術專業,並設立相關的碩士、博士點。通過高等職業教育普及化,有效解決高層次人才缺乏接受高水準職業技能教育途徑等問題,更好地滿足在職人員提升知識水準和職業技能的需求,使高校人才調節庫、儲備庫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責任編輯:魏婧 張艷玲】
無標題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