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全國政協委員拜文匯:推進産教融合是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的關鍵

發佈日期:2023-03-09 11:14:43 | 來源:今日中國

“從事職教一線多年,我很開心能夠親眼見證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的殷切期盼如同一幅‘前途廣闊、大有可為’的美麗畫卷,正逐步展開。”全國政協委員、山東華信工貿集團董事長、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董事長拜文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道。今年是拜文匯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的第一年,也是他深耕職業教育一線的第十五個年頭。

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山東華信工貿集團董事長、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董事長拜文匯

從“斷頭路”到“立交橋”:暢通人才成長渠道

2008年,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有學上、有書讀,民營企業家拜文匯懷著為國家培育英才的社會責任感接手舉辦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十餘年間,他見證了我國職業教育發生的格局性變化。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作為附屬於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個教育層次,只有中職和高職專科兩個學歷。”拜文匯指出,這一無形的“天花板”阻礙著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的提高,也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桎梏。為扭轉這一局面,國家接連出臺政策,全力推進職業教育類型化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本科教育。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確定“探索發展本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正式提出職業教育是一種教育類型,建立“職教高考”制度,“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2021年,《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

職業教育止步專科的“斷頭路”已經被打通。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就是受益者。2018年12月,學校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成為全國首批15所職業本科學校之一。2022年,該校共招收“職教高考”考生1432人,佔比32.3%。

“要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關鍵是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拜文匯表示。通過長期實地走訪調研,他發現,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相互融通仍然面臨難題,成才“立交橋”有待進一步構建。“國家圍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系統設計了從中職、高職、職業教育本科、應用型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體系。但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包括專業碩士和專業博士的培養,主要依託普通本科學校既有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平臺進行,存在著進一步磨合和融通的問題。”為此拜文匯建議,依託普通本科學校辦學資源,探索培養具有鮮明職業方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加大對職業本科學校支援力度,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內的人才成長機制;開展貫通培養試點,推動職業本科與普通本科學校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在人才培養方面真正把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等同起來。

從“校熱企冷”到“産教融合”:夯實人才技能保障

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無人系統應用研究院的實訓室裏,5名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學生在研究人員指導下參與噸級滅火彈控制器保溫系統的研發工作,解決了冬季控制器電池受冷失效的技術痛點。該團隊與山東華信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噸級森林滅火彈成為北京冬奧會官方指定森林消防産品,併為黨的二十大、山東省運會提供了森林安保服務。

“推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環節。”拜文匯説,“為適應産業發展需要,學校發揮集團辦學的優勢,將集團的真實業務作為專業教學、實訓內容,以集團生産經營場所為專業教學、實訓場所,形成了學校教師與集團員工角色互動、教學過程與生産過程有機對接、課程資源與項目資源相互融合的産教融合模式。”

教育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累計培育3000多家産教融合型企業,試點建設21個産教融合型城市。全國職業學校共開設1300余個專業和超12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堅實技能支撐。

作為一位由民營企業舉辦的職業本科學校負責人,拜文匯也注意到目前産教融合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産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熱企冷”成為制約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對此,他給出三點建議。

一是國家層面相關部門細化産教融合型企業“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政策,激發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內驅力;二是政府相關部門運用新一代資訊技術建設産教融合資訊共用服務平臺,通過購買服務形式積極培育産教融合服務組織和企業,向各類主體提供精準化加強産教融合資訊共用服務;三是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將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情況,納入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報告的內容,推動國有企業率先成為産教融合型企業,鼓勵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社會效益。

2022年6月12日,“日照市海外專家中國傳統文化體驗日”走進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日照市領導和外籍專家等在拜文匯(右一)的陪同下參觀學校的傳統木工實訓室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促進國際交流合作

2022年6月15日,首批坦尚尼亞國家職業標準開發項目啟動大會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在坦尚尼亞和中國同步舉行。包括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在內的我國43所職業院校入選項目第一批立項建設單位,參與制定坦尚尼亞54個崗位職業標準和配套人才培養方案。這是中國首次大規模批量式為非洲國家開發和修訂職業標準,對促進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月5日,由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承辦的教育部“漢語橋”線上團組交流項目“尋中國味道·學中餐技藝”正式開營。項目吸引了來自俄羅斯、西班牙、日本、南韓等10余個國家近400名學生參加。來自孟加拉國的學員孟含(MDRAJU KHAN)表示,會利用好這次學習機會提高自己的中文水準,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高品質輸出職業教育資源,推動‘中文+職業技能’發展,助推師生亮相國際舞臺,這些都是我們為職業教育走出去做出的積極努力。”拜文匯説。

據教育部統計,目前,我國職業教育與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穩定聯繫,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職業教育”特色項目,為各國學員提供職業教育培訓和就業發展機會。同時,我國400余所高職院校和國外辦學機構開展合作辦學,全日制來華留學生規模達到1.7萬人。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表示,十年間,我國職業教育在“引進來”和“走出去”中不斷實現“再提升”,通過優化職業教育對外合作交流機制,在互利共贏中為世界各國提供可借鑒可推廣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趙飄)

【責任編輯:劉峻淩】
無標題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