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正文

代表委員建議:加強慢性病防治降低患者負擔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佈時間:2021-03-11 13:01:17 作者:梁倩 周穎 吳文詡 責任編輯:李高思

完善醫保和救助政策 保障藥品生産供應

代表委員建議:加強慢性病防治降低患者負擔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逐步將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報銷,完善短缺藥品保供穩價機制,採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見病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納入集中帶量採購等辦法,進一步明顯降低患者醫藥負擔。多位代表委員表示,慢性病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應完善我國慢性病綜合防控體系建設,擴大慢性病早篩查早防控覆蓋面,進一步保障患者連續用藥可及性。

根據《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內分泌、腎臟、骨骼、神經等疾病。近年來,慢性病發病、患病和死亡人數不斷增多,群眾慢性病疾病負擔沉重。

全國政協常委、山東省政協副主席趙家軍表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居民健康的主要殺手,中風、缺血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阿爾茨海默症成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疾病經濟負擔加重。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霍勇表示,進入新世紀以來,以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為代表的慢性病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公共問題。我國慢性病現狀不容樂觀,呈現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衛生費用支出率高和控制率低的“四高一低”現象。

2019年印發的《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指出,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佔總死亡人數的88%,導致的疾病負擔佔疾病總負擔的70%以上。

同時,我國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也偏高。農工黨中央指出,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四類慢性病早死概率被WHO推薦為各國評價慢性病控制水準的重要指標。

霍勇表示,我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體系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缺錢少人模式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較大差距。例如,我國慢性病治療與醫保銜接不理想,慢性病患者僅限于門診“特種疾病”報銷,且額度有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匱乏、慢性病防治專業人員嚴重不足。

“慢性病診治是場持久戰。”霍勇表示,目前分級診療體系並未部署到位,大多數患者直接選擇上級醫院就醫,社區衛生服務利用率低,存在重檢查輕干預的現象。另外,由於我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防治機構缺乏績效考核和強有力的監管,導致慢性病相關的監測水準在鄉縣級疾控機構落實程度較低,成為我國防控體系的短板。

對此,趙家軍建議,要堅持系統觀念,破解深化醫改難題,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提升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和殘疾康復服務品質。

霍勇建議,重視醫療機構的慢性病管理作用,落實分級診療。例如,積極發揮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在慢性病管理和分級診療及雙向轉診中的主動作用,要求建立慢性病管理中心,形成與社區基層慢性病管理聯動的績效考核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形成監督問責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鏡科主任王貴齊建議,政府加大投入,對癌症進行早期篩查,把提高主要惡性腫瘤的早診率、5年生存率作為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的績效考核主要指標之一。

除了常見的慢性病外,也有部分人士建議,應將抑鬱症、眼病等納入慢性病管理。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大學副校長李小琴建議,要細化社會保障措施,將抑鬱症及心理諮詢納入醫保門診慢性病病種。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北京眼科學院院長王寧利表示,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率約為10%到13%,其中,最終出現眼部並發癥的患者達30%以上,更值得注意的是,像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慢性病導致的致盲眼病的貢獻率已經接近40%。他認為,應進一步呼籲將眼病防治納入國家慢性病管理體系中。

事實上,此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慢性病防控目標。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的一項重要指標,《規劃》提出到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力爭30-70歲人群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分別較2015年降低10%、20%和30%。

對此,有專家建議,為實現慢性病防治目標,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保障政策,尤其是藥品生産供應要以提高藥物可及性為主要目標,通過降低藥品價格、完善用藥目錄等,滿足患者用藥需求。

近兩年來,藥品集中帶量採購改革取得了突破性成效。目前來看,我國前四批集採入選品種涵蓋了高血壓、糖尿病等多個重大慢性病用藥,以及抗腫瘤和罕見病用藥。從前三批執行情況來看,國家組織藥品集採所涉及的112個品種,中選産品的平均降幅達54%,截至2020年,實際採購量達到協議採購量的2.4倍,節約費用超過1000億元。同時,地方按照國家組織集中採購的基本規則,開展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工作,省級集採累計達到259個品種,每年可節約費用達到240億元。

專家建議,未來針對糖尿病等慢性病終生用藥、醫療花費較高的問題,應優化資源配置,將遠期綜合獲益更好的藥品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醫保目錄,提高藥品可及性。同時,對於胰島素等生物製劑帶量採購,應考慮到供應穩定性和用藥安全問題。相較于其他藥物,當前胰島素等生物製劑供需相對平衡,集採應在確保市場穩定供應的前提下,保障患者連續用藥的可及性。(記者 梁倩 周穎 吳文詡 北京報道)

兩會要聞

圖片新聞更多>>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