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籠罩下,留學生成了受影響最大的學生群體。他們當中,有因疫情無法返回原學校就讀的中學生和大學生、有因提前回國無法正常辦理就業落戶手續的畢業生、有因疫情只能留在家中上網課的留學新生……今年兩會,留學生受疫情影響而導致的種種困境受到不少代表委員的關注。
“目前有相當數量的國際高中生,無法返回原就讀的國外學校,但所學的課程與國內不相容,絕大部分都沒有國內的學籍,很難轉回國內的普通高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建議,分類吸納消化國際高中生進入國內學校的國際班就讀,儘快啟動國內國際化教育“內迴圈”。
建立留學生回國學習銜接制度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16年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為緩解疫情導致的出國留學受阻問題,教育部推動94個中外合作辦的大學、機構和項目臨時擴招,共錄取3031人。
但對於國際高中生而言,周洪宇發現:“家長普遍存在焦慮,孩子在國外學業沒有完成,受疫情影響回來,學習被迫中斷了。”
周洪宇表示,即使地方政府通過一定程式認定國際高中生擁有“高中同等學歷”,使之具有高考報名資格,但在當下的高考體系裏,並不具有優勢,很難考取理想高校。
國際高中生進入國內中外合作高中,將會成為新的選擇。目前,國內中外合作辦學的高中已形成完整體系。以武漢一所中外合辦學校為例,其所開設的課程與國外學校同屬一個體系,完成學業後可以參加國外高考,拿到國外文憑。
周洪宇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該視情調整相關政策,對中外合作辦學模式適當放開,方便其與國內的國際高中對接,並在學歷認證上作出適當調整。另外,需注意中外合作辦學招生不能影響高考公平,所錄取的國際高中生,未來只能頒發外方文憑。
如今,不少本應在外留學的大學生只能在家中上網課。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副校長楊松表示,疫情常態化下,留學生轉學回國的意願越發迫切, 怎樣處理歸國留學生學籍,成為學籍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問題。
楊松建議,教育部門要鼓勵國內高校出臺政策, 在疫情等特殊情況下接受優質生源回國借讀或正式入學; 建立國內外高校間學生轉學及學分互認的機制,為學生在國內外高校間轉學提供便利;鼓勵增加多種形式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 為出國留學受阻的學生提供更多就學選擇; 學習全球著名大學的辦學理念和經驗, 借鑒大學捐贈基金等形式為國內高校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資金支援和保障。
周洪宇總結説,我國還要繼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力度,建構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制度。包括構建國際化背景下的全民終身學習體系,建立留學生回國學習銜接制度,為留學生回國繼續學業提供制度供給。
“學成回國”時間關乎留學生切身利益
而對於即將回國就業的留學生來説,安家之路也沒有那麼順暢。
一次與自己學生聊天,讓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常委、清華大學社科學院教授蔡繼明瞭解到留學生回國就業落戶面臨的困境。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大量留學生或因學校關閉、躲避疫情而提前回國;或因國際航路中斷、機票昂貴而停留國內無法回校,不得不以網路授課和網路答辯方式完成學業;或在國外拿到畢業文憑後,因國際航路中斷、機票昂貴等原因滯留在國外。”蔡繼明建議,調整疫情期間留學生回國就業落戶規定。
蔡繼明通過調研發現,根據查詢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佈的實施辦法、官方郵件回復、相關從業人員在網路發佈的經驗指南以及留學服務中心網站對於“兩年服務期”的解釋,可綜合得出,對於在畢業前回國的留學生,其“學成回國”的時間計算起點為入境時間。
“相當數量的留學博士生、碩士生不得不提前回國,以網課、網路答辯方式完成學業。而留學服務中心對於此類情況並沒有出臺新的‘學成回國’時間計算方法,只能依照舊例辦理,導致這些海歸博士、碩士所享有的兩年就業落戶期限被大大縮短,實際剩餘時間甚至可能不足半年。”蔡繼明説。
蔡繼明建議,對非北京、上海戶籍留學人員申請辦理在京、滬就業落戶手續的兩年期限,其起始時間的計算辦法,應該調整為:從留學生拿到畢業文憑後實際入境的日期算起,或者從留學生在入境後實際拿到畢業文憑的日期算起(以文憑標注的時間為準)。
疫情下,環境倒逼了教育的轉型升級。周洪宇認為,我國教育未來可為學生提供高品質的國際化學習生活體驗和工作體驗,利用國內優質教育資源完成基礎學習,減少在國外留學的時間,之後適時出國完成剩餘部分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