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正文

紓解“容貌焦慮” 青年如何實現“二十不惑”?

文章來源:中新社 發佈時間:2021-03-10 15:42:45 作者:安英昭 責任編輯:郭澤涵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有媒體調查顯示,中國近六成大學生新添“容貌焦慮”,更有年輕人因此而産生“社交恐懼”。本應處在“顏值巔峰”的大學生卻為容貌而焦慮,如何實現所謂“二十不惑”成為困擾這屆青年人的一大問題。

返璞歸真:讓天然成為審美導向

“什麼叫美麗?其實很難講,各花入各眼,沒有什麼稱得上是最美麗的,但笑容是能夠讓人變美麗的。”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珠海社團總會會長鄺美雲對中新社記者説,一個人的容貌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要守住一顆平和的心,用微笑和眼神傳達善意,自然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和喜歡,這種美是發自內心的、天然的,也是最珍貴的。

全國政協委員邊巴拉姆表示,當下有許多自媒體內容給社會造成一種假像,似乎誰長得好看、或者誰擁有的資源好,就會成為青年追逐的偶像角色,這需要警惕。

“人在一種自然的、自信的狀態下才是最美的,我們應該把青年人向這種更健康的狀態去引導。”邊巴拉姆説,“丁真現象”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青年人返璞歸真意識的增強,應該以此為契機營造一種天然、健康、積極、多元的審美氛圍。

腳踏實地:用文化涵養內心“不變的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張凱麗對記者表示,美是一個人一生的追求。一個人的美絕對不止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內心。“以內心不變的美來應對外界千變萬化的美,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她建議,青年人應該從培養自身文化素養入手來塑造更成熟的審美觀,學會辨別美和醜,進而涵養內心“不變的美”。

在“90後”全國人大代表向偉藝看來,這種內心“不變的美”來自心無旁騖、腳踏實地。幾年前,初到鄉間做大學生村官的他也曾有過焦慮,擔憂村中青少年的成長。

“一些青少年甚至把他們‘愛豆’的名字刻在家門上。”向偉藝説,村裏一些打工回來的青年人竟然都在談論攢錢“做雙眼皮”“打瘦臉針”,這種現象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

很快,向偉藝就帶頭在村裏組織起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活動。“年輕人一閒下來就容易焦慮,我們就教小孩子練書法,倡導大家多讀書,漸漸地孩子們有事做、不‘臭美’了,我每天也非常充實,不再焦慮了。”

綜合施策:增美育教學、減媒介亂象

在青年“容貌焦慮”加重的同時,醫美産業隨之興起。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可達1975億元人民幣,即使受疫情嚴重影響,其複合增長率仍預計將超15%。與此同時,不少無證機構打著“醫美”的旗號經營,造成了多起輿論關注的醫療事故。

全國政協委員杜明燕對此表示,醫美機構要承擔起社會責任,有關部門應對該行業進行嚴格規範和集中整治,各類媒介平臺也應加強責任意識,抵制涉及傳播錯誤價值觀和審美導向的不良內容,教育部門則應將德育和美育作為評價學校工作成效的重要考核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0月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

全國政協委員劉月寧認為,健全學校美育教育,首先應該保證美育課開齊開足,且美育課並不能通過單純的應試技巧去傳授,而是需要專業的師資力量和系統、科學、分層次的教學體系建設。

“現在有年輕人説‘顏值即正義’,希望隨著美育課能在城鄉之間同時展開,讓我們能一起走過一段真正的‘美的歷程’。”向偉藝説。(完)

兩會要聞

圖片新聞更多>>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