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雲賽俠 朱旭彤)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接受新華網連線採訪。他認為,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樹立起正確的“三觀”,是教育高品質發展的根本。
快手網友 快樂英語·許歡歡:“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為我們描繪了我國未來5年和15年的方向和目標,您是否能夠通俗地為我們描述一下5年和15年之後,我國高等教育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嚴純華:我的暢想是,在今後的五年中會進一步的貫徹高品質發展的基本理念。高等教育在不斷普及的過程中,更加強調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品質。五年之後,各類大學應該能形成各自“高品質”高等學府的整體框架。到2035年的時候,這個框架應該已經形成,而且各個高校都初步形成了自己特色和個性,他們的部分學科和專業已經開始真正發揮引領和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作用。
在這個發展和提升過程中,學生的基礎知識將進一步夯實,素質教育水準進一步的提升。真正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
新華網:您認為高等教育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在哪?
嚴純華:除了學校的軟硬體水準、科學和社會貢獻外,實際上,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樹立起正確的“三觀”,才是教育高品質發展的根本。真正落實立德樹人和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
學生在“數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經法”等基礎學科和專業知識的獲取中,應該更多地實現知識的上下貫通,在不同學科之間更加融通。例如,一個學化學的學生,不僅要紮實自己的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還要了解化學工程和工業化學,還要自覺學習上游學科,建立紮實的數學基礎,學會物理的模型思想;同時,必須關注下游學科,諸如材料科學與工程、生命科學與健康工程等學科。讓學生在面對和解決新問題時,能夠不局限于運用本專業的知識或專業技能,而能更好地打通上下游學科,從而比別人更快地解決問題。
此外,教育的高品質發展還要求教師和學生除了能緊盯世界前沿,還能圍繞區域乃至國家的發展需求,把相關行業發展的“前世今生”弄清楚,使教學相長,既有基本的知識支撐,又能把握行業或相關領域今後的發展趨勢。
新華網:作為一名科學家,您認為中學生參與英才計劃,對大學、中學各自能帶來什麼?對於孩子的成長能帶來什麼?
嚴純華:中學生參與英才計劃等活動,目的首先在於讓孩子們知道“科學研究是怎麼回事”。在了解研究的過程中,知道自己除了把作業和考卷做好外,還能知道真正的學習和實踐,還需要更多的東西。我們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境遇的變化,孩子們感興趣的事情也會隨之而變。但是,只要保持對萬事萬物探索和了解的興趣,才有可能為之而付出,去用數學的方法來推導、用物理的方法來建模、用電腦的方法來進行演繹和推算,通過化學知識和技能用雙手把它製造出來。對孩子們來説,就是為他們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在接觸科研創新中,感到有趣。這也是高中生、中學生甚至小學生,參與科研實踐的基本目的。
好苗子不僅僅看分數,更在於看他們是否想做這件事,願意去摸、願意去試、願意去碰,這樣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
新華網:關於國際交流與合作,蘭大雖身處西部地區,但許多學科是非常有優勢的。那麼蘭大是通過怎樣的交流方式,提高自己的影響力的?
嚴純華:每一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長。對蘭大來説,國際合作與交流一定會與學校的歷史積澱和區域的自然稟賦緊密相關。我們的基礎學科相對見長,而我國西部的自然和文化多樣性為全世界多領域科學家提供了一個可以共同探索、研究的“大實驗室”。西部豐富多樣的沙漠和戈壁、高原和高寒、乾旱和半乾旱、生態與環境、礦産和能源資源、重要産業佈局的獨特性使西部,特別是西北地區充滿了吸引力。僅舉一例,蘭大的核科學與技術領域已經有了六十年多的積累,結合中科院以及其他研究單位的特長,就可以形成這一領域的自身特色,這也是我們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基礎。
快手網友 快樂英語·許歡歡:一提起蘭州大學,“駱駝駕駛證”的知名度很高,請問您如何看待蘭大的校園文化,您希望塑造怎樣有特色的蘭大校園文化?
嚴純華:一個大學的文化既體現于學校的校訓和目標中,更多的應該體現校內每個人的日常教學、科研和生活之中。這不是一兩個人塑造的,而是大家營造的。對於蘭大而言,我想更多的是我們蘭大師生員工的精氣神和展現出的擔當、使命和責任。我們的學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西部、來自農村、來自貧困家庭,通過自己的學習、知識和能力的精進,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在社會上做一個有用的人。在做有用的人的同時,又能夠反哺他的家庭,能夠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樹立遠大志向。這不僅僅是為了改變生活的境遇,更多是知道自己怎樣能擁有有更多的知識、更強的能力,能夠更好地回饋社會。所以,通過教育,讓學生有志、有能、並持之以恒,而且還能讓自己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