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10日訊(記者 劉小瑩 劉靜)伴隨著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已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面臨嚴重短缺。根據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聯合發佈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缺口到2025年將接近3000萬人。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發展更加公平更高品質的教育;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由此看出,職業教育作為直接培養一線的實用人才,直接為社會創造財富的群體教育,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這也正是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關注的重點,今年是他第7次向全國兩會提案發展職業教育。他在《關於發展職業教育鞏固脫貧成果的提案》中提出,我國在高品質發展階段中,急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同時今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的第一年,防返貧任務依然是重中之重。建議營造全社會尊重技能型人才,重視職業教育的濃厚氛圍;促進職業教育與産業發展相銜接,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調動企業主體積極性,促進校企深度合作。
做好教育扶貧路上的引路人
在楊國強看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解決産業發展需求與人才供給脫節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三農”人才,夯實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
有教無類,有“職”不貧。自創業以來,出身貧寒的楊國強一直在尋求消除貧困、回報社會的可行路徑。在職業教育發展、推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教扶貧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楊國強及碧桂園集團重視教育扶貧扶智在促進扶貧、防止返貧方面的根本性作用,24年來積極投身教育扶貧事業,通過創辦慈善學校、設立教育助學基金、發動愛心助學行動等舉措,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為家境困難的學子打開成功成才的大門。
“就像我當年,在最窮困的時候,正是靠著政府的助學金,我才有機會繼續讀書,才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現在做慈善也是如此,希望盡我所能,去幫助更多的人擺脫貧困,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楊國強在多個場合談到應當飲水思源,回報社會。
讓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
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職業教育不可或缺。“十三五”時期,我國職業教育取得豐碩成果,其中一大亮點就是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職業教育不僅點亮了貧困家庭子女的人生夢想,也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改寫了無數貧困家庭的命運。
臨夏國強職業技術學校
楊國強投資近10億元先後創辦了對貧困生全免費的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和甘肅臨夏國強職業技術學校,大力開展職業教育扶貧,讓貧困學子掌握一技之長。截至2020年10月,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共招收2269名貧困學生,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其中有76%的畢業生就業時即獲聘成為基層一線管理幹部或技術骨幹,有72人初次就業月薪過萬。臨夏國強職業技術學校2020年首屆招生近600人,其中精準扶貧戶(建檔立卡)240人。
這正是楊國強及碧桂園集團探尋的職業教育之路,通過企業、學校、社會三方協同發展,以“産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楊國強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他説:“我們有倖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做我們應該做的事,先富幫後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