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你的手機可能被“十四五”刷屏了。
作為新中國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正在今年兩會上審查和討論。
作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與自己相關的內容,從而規劃自己的奮斗方向。
大家都在討論五年規劃,可你真的了解它嗎?
1.“計劃”為何變“規劃”?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2006年之前,“規劃”都是叫“計劃”的。從“十一五”(2006年——2010年)開始,“五年計劃”變成了“五年規劃”。一字之差,卻是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深刻轉變的體現。
北京師範大學經管學院原黨委書記沈越説,計劃完全是靠政府事無巨細的指令安排來管理經濟;而規劃是指導性的,更強調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計劃”變“規劃”反映的是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發生深刻轉變並且不斷改革完善。
在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石建國看來,“十一五”把“計劃”變成“規劃”其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1992年,我國明確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過十多年的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對中長期規劃功能定位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
2.名字為何變長了?
五年規劃全名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實際上在“六五”之前,名字中只有“國民經濟”,並不包含“社會發展”。
名字變長意味著五年規劃覆蓋面越來越廣,系統性越來越強,不再是單一的經濟發展規劃。它也標誌著我國已經注意到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之間的內在聯繫,並確定了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原則。
值得一提的是,“六五”計劃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六五”期間,我國經濟體制從封閉走向開放,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破冰。
3.第一個五年計劃從哪來的?
我國編制五年計劃最初是借鑒蘇聯的經驗。
1952年12月,中共中央在《關於編制一九五三年計劃及五年建設計劃綱要的指示》中指出:“為了加速國家建設,除應動員全國力量,集中全國人力和財力以赴外,必須加強國家建設的計劃工作,使大規模建設能在正確的計劃指導下進行,避免可能發生的盲目性。”
我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從1953年才開始的,比新中國成立晚了4年,而“一五”計劃直到1955年才正式公佈,此前一直是在邊建設邊編制。
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武力説,新中國成立的最初三年還在解決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而第一個五年計劃因為沒有經驗,幾番修改調整,最終比較符合當時的實際。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窮二白,只能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壺,而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1954年,毛澤東在審議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初稿的一次會議上還説:“要把三峽工程列入計劃,但按我們國家現在的物力、財力,又不能列入五年計劃,只能列入長期計劃。我是看不到了。將來建成時,寫一篇祭文告訴我。”
武力認為,第一個五年計劃是計劃經濟時期經濟增長最快、效益最好的,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就連美國學者費正清主編的《康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也評價説:“‘一五’計劃相當成功。就是同50年代大多數新獨立的、每人平均年增長率為2.5%左右的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經驗也是成功的。”
4.五年規劃和五中全會什麼關係?
很多人還記得,去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共中央委員會在五年任期內召開七次全會已經成為基本慣例。其中,在秋天召開的五中全會,主要議題就是審議通過制定五年規劃的建議。
編制一個五年規劃通常需要10個步驟,歷時三年。第一步,是對上一個五年計劃的中期評估。也就是説,今年兩會全國人大審查的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早在2018年12月就開始起草了。此後還有前期調研、形成規劃的《基本思路》、黨中央《建議》起草、五中全會通過《建議》、起草規劃綱要(草案)、公眾建言獻策、銜接論證、徵求意見和審批與發佈等9個步驟。
正是因為如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資訊情報研究院副院長趙江林説,編制五年規劃的10步驟,既體現了黨的意志,又發揚民主、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5.為什麼説五年規劃是中國之治的密碼?
世界上幾乎沒有哪個國家能一個五年接一個五年,如此堅持不懈地一步一個腳印編制、落實計劃。很多外國學者對我國的五年規劃很感興趣,把五年規劃看成是中國之治的密碼。
在武力看來,改革開放以來,五年規劃實施取得了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績,也證明了“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可以互相配合,共同推進生産力發展。這被認為是中國奇跡的一部分。
趙江林説:“不管是計劃經濟時期還是市場經濟期間,五年規劃(計劃)都是連續性的。五年規劃的具體內容、目標和手段可以變,但一以貫之的是中國共産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不變的初心和使命。”
“不少國家因政黨輪替而頻繁出現短視政治,上臺之後徹底推翻前任政府的政策,或者把失敗甩給前任。”石建國説,“中國共産黨作為一個使命型政黨,通過一個個科學規劃,一步一個腳印地朝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記者 張典標 陳琰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