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54億人。如何養老,也成為今年兩會的熱點話題之一。
“目前中國老齡化的進程太快。”在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副校長張鳳寶看來,日益嚴峻且不可逆轉的人口老齡化態勢正在成為新時代下的新國情,這使得養老服務需求不斷擴大,養老問題亟待解決。
全國大人代表李楠楠認為,我國老齡人口呈現基數大、增速快、壽齡高、空巢化、失能失智多的特點。儘管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龐大的社會需求相比,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仍顯不足,其中“養老服務人才短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國失能老人約1200萬人,若按照國家失能老人與護理員4:1的配置標準推算,護理員需要300萬,而目前全國的養老護理員只有30多萬。”李楠楠介紹,一方面養老服務人員缺口較大,另一方面年齡結構也不合理,現有養老從業人員年齡普遍偏高,“45-65歲的工作人員是養老服務隊伍的主體,文化程度整體偏低,專業素養不高,服務專業性難以保證”。
以李楠楠所在的江蘇省南通市佰仁堂常青樂齡護理院為例,該院目前共入住老人283人,但全院目前共有60名護理員,沒有90後年輕人,“每年養老院裏服務人員的流失率都在逐步遞增”。
“有數據顯示,全國養老服務類專業學生畢業後進入養老行業後,第一年流失率達30%,第二年50%,第三年70%甚至更高。”李楠楠告訴記者。
在李楠楠看來,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勞動強度大、工資待遇差、社會地位低、晉陞空間窄,降低了這一職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哪怕現在護理院給護理員的工資再高,但護理員在護理院是沒有辦法評職稱的,只有去醫院才能評職稱,而職稱對於員工來説是一個長久的保障。”
因此,李楠楠建議,可以將到護理院工作,作為醫院醫師晉陞職稱之前走訪基層服務的一部分內容,同時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任職,並在職稱評定等方面與醫院醫護人員享受同等待遇,“希望剛畢業的學生在進入大醫院之前,能在護理院流動1到2年,這樣能給護理院解決燃眉之急。”
此外,張鳳寶認為要加強養老行業相關人才培養,“目前養老服務行業大量需要專門性人才,如全科醫生,既懂護理知識,又懂心理學的多學科人才,知識結構需要是完整的”。
2019年,教育部辦公廳等七部門印發的《關於教育支援社會服務産業發展 提高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品質的意見》明確提出,原則上每個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開設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托育服務相關專業。
“學生每年都會有見習實習時期,建議要分批流動到護理院,而不是一直在醫院實習。”李楠楠建議,通過訂單培養、共建實訓基地等方式,實現教學與就業無縫對接,吸收一批高學歷、高層次的人才加入到養老服務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