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中國網推出《新格局 新願景——代表兩會談》系列稿件,多位人大代表將匯聚思想,貢獻智識,共同為“十四五”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網3月7日訊(記者 林伊人)“十三五”以來,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決定性成就。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以下簡稱“規劃綱要草案”)對5G 網路建設、科技創新發展、網路安全建設等提出進一步要求。
為何將通信網路建設提至這樣的高度?其發展將為社會生産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如何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關係?就這些問題,中國網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原南京郵電大學校長楊震。
5G+ 6G科技改變世界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要求明確,加快 5G 網路規模化部署,前瞻佈局 6G 網路技術儲備。5G網路能夠為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等數字平臺建設提供強大支撐,是實現萬物互聯的關鍵基礎設施。
2020年4月15日,工作人員在位於重慶高新區高新大道的5G基站建設現場作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楊震説,國家重視5G建設,是因為通信技術的發展不僅能為人們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還能為社會生産帶來更多可能。5G既是新型基礎設施,又是“使能”技術,“5G使原來不可能的事情成為可能。4G改變了生活,5G會改變社會。”
楊震表示,5G時代是萬物互聯時代,5G不僅在速率上比4G高得多,還支援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每平方公里可以容納百萬終端同時接入,使房屋建築、道路管網、急救設施、變電站等都能成為物聯網終端,實現智慧化城市。同時,5G支援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信(URLLC),使工業機器人的生産效率大幅提高,使遠端醫療、無人駕駛成為可能。
據工信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新建5G基站超60萬個,全部已開通5G基站超71.8萬個。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2021年全國工業和資訊化工作會議上説,2021年將新建5G基站60萬個以上。
下一階段,楊震建議,在加快5G建設和應用的同時,要著眼6G佈局。楊震表示,6G時代是空天地海一體化網路,實現對全球的覆蓋。衛星,即天上的基站,與地面的基站不同,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是世界各國的共用資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要加快佈局,尤其是加快低軌空間網際網路的發展,推動6G技術發展和標準化進程,“6G將改變世界。”
人才+政策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儘管我國5G發展很快,但是通信領域仍存在短板。楊震説,“構建通信網路,首先要有標準,然後要有通信設備,比如基站、手機等。而網路和終端設備的一些關鍵生産環節,我們還受制於人,比如晶片製造,EDA軟體等。”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明確了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楊震表示,科技創新的核心是人才。人才的培養和成長環境非常重要,需要高校與企業同時發力。人才引進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高薪資,還要加強其配偶就業、未成年子女教育等政策配套。楊震説,“有了人才,再加上好的政策,假以時日,我們一定可以在通信等各個領域走上世界前列。”
2020年11月5日,一名參觀者在西班牙馬德里的華為路演活動中體驗華為5G AR眼鏡。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科研投入方面,楊震建議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基礎研究是應用研究的支撐。例如華為正是通過多年在Polar信道編碼上的基礎研究投入,才使理論變成了技術和標準,最後成為産品,支撐了5G的廣泛推廣。國家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絕對不能急功近利。”
楊震説,“技術創新不能僅靠一兩個‘華為’,而是需要整個國家形成萬眾創新的局面。”目前,我國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為75%,楊震建議進一步提高這一比例,同時出臺更多特殊政策,以此鼓勵企業創新發展。
發展+安全 全面加強網路安全
通信系統在我國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通信技術的發展降低了疫情對社會的影響。楊震説,火神山醫院的快速建成,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快速調配,都離不開通信系統從中調度。利用通信技術進行流調和管控,更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環節。
2020年1月30日,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來自中建三局的工人在加緊施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在通信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網路安全風險。規劃綱要草案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中國。全面加強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被列入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的具體要求中,再一次將網路安全擺在了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位置。
楊震表示,網路是基礎設施,基礎設施不安全,造成的影響不止個人資訊洩露,對企業和國家都會造成嚴重危害,“國家始終高度重視網路安全建設,將網路空間安全作為一級學科,培養專業人才。在加強網路安全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要從立法、技術、措施等方面齊抓共管,比如加強立法,對違法行為採取相應的打擊措施,技術上應加強數據傳輸過程的加密和數據中心訪問許可權的身份認證等。”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走向更高水準的開放,網路安全形勢非常嚴峻,“我們必須在網路安全方面加大防護力度。”楊震説。
(本稿圖片經新華社授權使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