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題:中國修法促“全過程民主”
中新社記者 梁曉輝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根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國民主政治的集中體現。在保證它的有效運作中,有兩部基礎性法律發揮重要作用——全國人大組織法和全國人大議事規則。
眼下,全國人代會正通過對這兩部法律的首次修改,力促“全過程民主”,讓中國民主政治更生動活潑,充滿生命力。
資料圖: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理念更充實。“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曾提出這一論述。兩部法律的這次修改,正體現這一理念。
與現行全國人大組織法相比,修正草案增加一條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全過程民主,同人民保持密切聯繫,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始終堅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同時,在對全國人大代表的要求中,草案增加“充分發揮在全過程民主中的作用”的表述。
事實上,這些已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實踐中有所體現,最顯著的如基層立法聯繫點。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有16部法律草案徵求全國10個基層立法聯繫點的意見,收到1300多條意見建議,許多被吸收採納。
“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這正是中國“全過程民主”的體現。
資料圖: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圖為代表在認真聽會。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機制更健全。兩部法律的修改,擬將其施行30多年來人大制度實踐探索的有益做法吸納固化下來。
如全國人大議事規則的修改,進一步擴大了會議公開事項,增加規定:大會全體會議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網路等進行公開報道等。
有民眾或有疑問,這不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嗎?但早在這部法律制定的1989年,中國尚未邁入“網際網路時代”,這些“習以為常”,正是全國人代會先於法律的有益探索,包括今天常見的網路直播、記者會、“部長通道”等。
同樣,全國人大組織法修正草案按照當下立法慣例,設立“總則”一章,更加體現立法的時代色彩。
法律折射社會的變遷。此次修法表明,跟隨時代的發展,中國民主制度不斷完善。
——程式更高效。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全國人代會適當縮短了會期,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大會開會時間最短的一次,但“要素不減、務實高效”。
總結這一經驗,全國人大議事規則修正草案對組織“精簡版”會議作出原則規定,明確應當合理安排會議日程,提高議事品質和效率。此外還在確保法律案審議品質的前提下,減少了審議環節,簡化了會議程式。同時,嚴明會議紀律,明確代表請假制度等。
這些修改被認為更適應現實所需。“既符合立法法的有關規定,也不會影響審議法律案的品質。”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家法室主任童衛東認為,雖然程式精簡了、會期壓縮了,但對高品質開會更有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