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忠代表(天津市委書記)
張國清代表(遼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劉奇代表(江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堅持共用發展 致力共同富裕
李鴻忠代表(天津市委書記)
把促進共同富裕作為“十四五”重要目標,努力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係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天津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著力”重要要求與共用發展、共同富裕緊密結合起來,把促進共同富裕作為“十四五”重要目標,努力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共用發展聚焦“共”,共建共用是重要原則。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産黨初心使命、執政宗旨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國共産黨奮鬥史、新中國發展史、中華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義。我們要深刻把握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防止兩極分化,讓人民群眾都過上好日子。
共用發展突出“普”,著眼普惠、面向普通、惠澤普遍。我們堅持“讓大多數人受益”,聚焦少數困難群體,“多買炭、少買花”,著力在解決差、弱、短、欠問題上下功夫。每年實施20項民心工程,連續5年提前和延長供暖期,面向97%的老年人探索破解居家養老難題,學前教育兩年攻堅新增學位12.4萬個、使毛入園率達到92.7%,875平方公里濕地修復保護、736平方公里綠色生態屏障建設、153公里海岸線保護治理等生態建設工程讓津沽大地綠意盎然……這一張張民生成績單為新發展理念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作了生動注腳。
共用發展重在“責”,知責於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以歷史擔當解決歷史遺留問題,30多萬戶群眾拿到了渴望三四十年的老舊公房産權證,148萬平方米棚戶區全部改造,546塊“飛地”告別了“無主之地”的困擾,4000多件信訪積案清倉見底……一大批歷史遺留問題徹底成為歷史,千家萬戶幾十年的期盼成為現實。
共用發展貴在“心”,以愛心暖民心、以真心換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們牢記總書記囑託,強化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走好群眾路線,“向群眾彙報”活動校準黨員幹部的公僕定位,“海河夜話”的柔柔燈光在群眾心中閃亮,“早看窗簾晚看燈”飽含社區幹部對空巢老人細緻入微的愛心……堅持共用發展,追求共同富裕,必將讓這座城市更加溫情、更有溫度。
本報記者 富子梅整理
大力推進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
張國清代表(遼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充分發揮遼寧産業數字化的場景資源優勢和數字産業化的數據資源優勢,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遼寧時指出,要依靠創新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工業是遼寧的命脈,遼寧振興首先要工業振興。我們要充分發揮遼寧産業數字化的場景資源優勢和數字産業化的數據資源優勢,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遼寧振興,以遼寧振興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下大力氣轉方式、調結構,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改造升級“老字號”,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為裝備製造等産業賦能增效。深度開發“原字號”,對冶金、石化等“原字號”産業鏈補鏈、延鏈、強鏈,改變“煉”有餘而“化”不足、“粗化工”有餘而“精細化工”不足、原材料有餘而增值鏈不足的狀況,推進“原字號”産業向産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發展。培育壯大“新字號”,強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壯大數字産業集群,加快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提升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應用水準,實現遼寧“數字蝶變”。
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堅定不移走創新路、吃“創新飯”。聚焦産業發展需求,優化提升一批重點實驗室、産業技術創新中心和新型研發機構。發揮遼寧在新材料、精細化工、高端裝備製造、半導體晶片製造設備和工業基礎軟體等領域的産業優勢和人才優勢,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遼寧智慧。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産學研三方共同奔向市場、奔向需求,讓技術創新成果儘快轉化為社會現實生産力。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加強科技創新、智慧財産權保護等領域立法。
強基礎、揚優勢,為提高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貢獻遼寧力量。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著力打牢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基礎。突出抓好高端裝備製造、積體電路、精細化工、生物醫藥、新材料和節能環保等産業發展,讓優勢更加突出。超前佈局增材製造、柔性電子、第三代半導體、量子科技、儲能材料等未來産業,打造標誌産品和領軍企業。
本報記者 王金海整理
以創新引領推動高品質跨越式發展
劉奇代表(江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數。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科技創新至關重要。要緊緊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創新引領推動江西高品質跨越式發展,努力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數成為“最大增量”。
千方百計提升創新平臺能級。創新驅動,平臺是重要基礎。我們大力實施創新平臺攻堅行動,切實抓好創新平臺的布點落子,加快建設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充分發揮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功能作用,著力引進國內外知名大學、科研院所和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落戶江西,支援本省高校、科研院所做大做強,以高水準創新平臺促進高品質科技創新。
堅定不移推動産業創新發展。創新發展關鍵要落在“産業化”上,實現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我們緊緊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大力推進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集中力量做實做優做強做大航空、電子資訊、裝備製造、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産業,加快傳統産業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平臺化、綠色化轉型發展,全面提升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水準,努力重塑“江西製造”輝煌。
全力以赴打造創新人才高地。創新發展歸根結底要靠人才,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我們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加大力度引進各類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提高本省高校畢業生留贛比例,想方設法聚集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特別是抓住全球人才流動新機遇,實施更具吸引力、競爭力的人才政策,以求賢若渴、廣納英才的胸懷引進人才,以“店小二”“保姆式”的服務打動人才,為各類人才來贛創新創業提供良好條件,齊心協力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