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5日訊 “10045.72億元”!2021年1月26日合肥市生産總值正式發佈,成功躋身全國“萬億”俱樂部,經濟總量邁入全國城市二十強。在這其中,合肥工業克服疫情、汛情的影響,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工業“頂梁柱”作用愈發明顯,規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8.3%,工業對GDP貢獻率達44.5%……

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長淩雲。徐國康 攝

速度之進——增速穩三甲,效益創新高

“圍繞貫徹落實‘六穩’‘六保’各項任務部署,2020年合肥迅速出臺《提升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鏈現代化水準實施方案》,制訂穩製造業主體、穩民營經濟主體、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等專項行動方案。”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長淩雲表示,新冠疫情發生後,全市工業戰線全力完成防疫物資增産保供、生産秩序恢復、“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等階段性任務,120戶重點企業專人負責,133個重點項目專班推動,市領導聯繫走訪工業企業500余戶次。“疫情期間我們對重點企業問題實行盤點銷號,解決産業鏈協同配套問題539個,其中省際配套104個。”淩雲介紹。

在一系列抗疫、惠企、穩增長的有力舉措下,合肥規上工業跑出了上揚曲線:一季度下降10.2%,上半年實現“負轉正”,四季度平均增速高達16.1%,11月單月增速創90個月新高,全年以8.3%的增速,連續三年進入全國省會城市前3。“量的合理增長外,我們更看重質的穩步提升。”淩雲表示, 效益是企業的生命線,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1%,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4%,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9.9和18.9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創近九年最高點。

産業之“心”——“芯屏汽合”産業新地標

2020年2月25日,合肥市集中雲簽約8個重大産業項目,總投資突破千億元,其中4個項目投資額超百億,單個項目最高投資達400億元……拉開了合肥2020年先進製造業標誌性項目建設的序幕。特別是其中的蔚來中國總部項目落戶合肥,引起廣泛關注。3個多月後,大眾入股江淮混改、投資控股國軒高科,再一次為合肥的汽車産業注入新鮮血液。一系列主動出擊後,合肥汽車産業收穫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全年增長25.1%、營收突破千億元、産量近60萬輛。

汽車産業只是合肥“芯屏汽合”産業全面佈局、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淩雲介紹説:“合肥的‘芯屏汽合’,從字面解釋是産業方向的選擇,即積體電路、新型顯示、汽車及智慧網聯汽車産業,以及人工智慧技術與先進製造業的融合。而透過字面,則是一種發展理念,即遵循産業發展規律,保持在“沉默中長跑”的戰略定力,發展産業鍥而不捨,久久為功。”2020年,合肥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16.2%,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95.6%,佔全市工業比重達51.6%。

企業之躍——不斷突破的“合肥力量”

2020年12月31日,合肥聯寶科技全年營收達1010億元,同比增長40.5%,誕生了合肥首家千億工業企業。疫情初期,企業面臨抗疫、缺工、缺産能等現實考驗,合肥市強化“托底服務”,通過“共用員工”、就業補貼、定向返崗包車補貼等政策,2個月內為聯寶科技送工8000多人。積極探索“區外保稅倉儲”等新模式,短短51天幫助企業新架設組裝線11條,助力聯寶電子跑出加速度。

對很多合肥的大企業,2020年都是圓滿收官的一年:美的、京東方在肥企業産值突破500億元;合肥長安産值上200億元臺階;陽光電源産值超150億元;新增百億企業4戶,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戶,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已達8戶。科大訊飛、陽光電源、中建材粉體、萬力輪胎等4戶企業榮獲“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

服務之舉——抓産業鏈,“鏈長制”是密碼

“鏈長制”是合肥發揮獨特製度優勢、高效應對疫情衝擊的有力一招,重點就是向産業鏈上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聚力,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生産經營中的困難。

“2020年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成為工業穩增長的重中之重。合肥市對重點産業鏈實施‘鏈長制’,我本人擔任了新型顯示産業鏈鏈長。”面對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合肥積極應對産供鏈條配套、技術人員交流受限、出口受阻等新情況新問題,果斷採取共用員工、包機接境外工程師、減稅降費、超産激勵等非常之舉,保障重點企業訂單穩生産穩、重點産業鏈條穩增長穩。“通過努力,2020年合肥平板顯示及電子資訊産業營收突破2100億元,同比增長25.9%,對全市工業增長支撐有力。”淩雲高興地分享道。

精準的支援政策也是合肥工業穩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合肥多年來通過基金、財政金融産品、“借轉補”、事後獎補等多種政策工具,逐年加大市級先進製造業政策資金投入,支援不同發展階段、發展方向、發展特點的製造業企業,近三年市級財政累計投向製造業真金白銀超百億元。針對疫情、汛情影響,出臺惠企專項政策,為企業新增減費降稅161億元。在合肥工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的問卷調查中,回答“目前合肥市工業發展的主要競爭優勢”時,75.7%的企業選擇了“政府引導支援有力,産業政策精準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