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正文

中國發佈丨蔡繼明代表: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不能“一刀切”要進行分類和功能定位

文章來源:中國網 發佈時間:2021-03-03 14:55:09 責任編輯:魏婧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受訪者供圖


中國網3月3日訊(記者 張艷玲)“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此舉有何意義?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兩會前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城鄉發展不平衡是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突出短板,短板弱項也是內需潛力所在。縣城補短板強弱項可帶來擴內需潛力。

蔡繼明表示,縣城是我國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以及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我國擁有2000多個縣和縣級市,2019年縣城及縣級市城區GDP佔全國GDP的近1/4,縣城和縣級市城區常住人口分別為1.55億、0.9億人左右,佔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

去年6月,國家發改委通知要求,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提出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産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等四方面17項建設任務。

“在‘建議’和國家發改委‘通知’的指引下,各地正紛紛制定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投資額少則幾百億元,多則幾千億元,縣城投資熱潮或將到來。”蔡繼明説。

對此,蔡繼明表示擔憂。“縣城補短板強弱項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一擁而上’。這不僅受財政預算約束,也違反人口增長流動客觀趨勢。”他説,“要尊重人口、城市化客觀規律,要根據縣城資源稟賦和功能定位量力而行。”

他解釋,我國縣級財政困難,多數縣城財力無法支撐成百上千億補短板強弱項投資。另外,我國人口增長放慢和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規律,導致縣城不可能具有同等發展機遇,不同類型縣城必須合理配置有限資源。

他建議,根據縣城人口規模、經濟發展水準、産業結構、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準、自然資源稟賦、距離大城市(含特大、超大城市和城市群都市圈)遠近和交通條件等,將現有1494個縣城和158個鎮區常住人口10萬以上的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劃分為四類:已具備設立縣級市或區條件的縣城和鎮;大城市和特大超大城市周邊的縣城和鎮;雖偏遠但具有特殊資源稟賦的縣城和鎮;遠離城市且無特殊資源稟賦的縣城和鎮。

“不同類型的縣城功能定位不同,其短板弱項也各異,在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及城鄉融合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政策也應有的放矢。” 

蔡繼明認為,具備撤縣建市條件的縣城,要發展綜合型産業,加快行政體制改革,打破傳統行政區劃限制,直接升級為縣級市或區。比鄰大城市或位於大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縣城可發展服務主導型産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聯通(如半小時都市圈),為大城市提供農副産品及鄉村旅遊、休閒居住、醫療養老等各種服務。較偏遠但有特殊資源稟賦的縣城可發展工業主導型産業,發展特色産業。

不具備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就業和農村居民市民化的有利條件,但能為周邊農區提供生産和生活服務的縣城,可發展農業主導型産業,為周邊農村居民來縣城居住、教育、養老、休閒提供條件。

蔡繼明強調,其他的縣城應主動選擇減量發展和收縮型戰略,適時調整行政區劃,優化區域人口與土地空間配置。

兩會要聞

圖片新聞更多>>

直播更多>>

全媒體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