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張紅武:關於進一步重視今後防汛和謀劃災後重建工作的建議

文章來源: 中國網 發佈時間: 2017-03-15 責任編輯: 高南
+|-

受2014年開始的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近兩年我國防汛形勢較為嚴峻。2016年初,南方即出現罕見強降雨,提前入汛後,全國更是連續出現約30次強降雨過程,約有365條中小河流發生超警洪水。其中太湖發生流域性特大洪水,長江出現兩次大的洪水過程,長江中下游幹流及洞庭湖、鄱陽湖全線超警。主雨區北抬東移後,北方地區發生強降雨過程,海河流域漳衛河、子牙河發生1996年以來最大洪水。全國30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遭受洪澇災害,江淮、江南以及華北等地災情較重, 汛期防洪救災成為這些地區的中心工作。儘管2016年洪澇災害嚴重,但大中型水庫無一垮壩,大江大河干堤無一決口,江河湖庫險情得到有效控制,因災死亡人數較2000年以來同期均值明顯偏少。2016年的防汛抗洪搶險救災總體表現較為從容,主要是近年來將水利作為穩增長擴內需的重要領域,開展大規模水利建設並取得明顯成效,防汛抗洪應急反應體系不斷完善併發揮重要作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汛抗洪搶險救災,總書記多次作出指示批示,總理親赴災區指揮搶險救災、進行全面部署,各地黨委、政府和防汛指揮部強化責任落實,全力做好監測預報預警、水利工程調度、險情巡查搶護、人員轉移避險等工作。解放軍、武警部隊積極參與搶險救災,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通過現場調研發現,各地防汛實際工作仍然暴露較多問題。例如,北方有的地方多年來沒有出現大洪水,對於防汛工作重視不夠,存在麻痹思想,水患意識淡漠,不能深刻認識防汛抗洪的複雜性,甚至缺乏防洪救災常識和避險自救能力;南方有的地方對防洪重點不明確,城市防洪排澇能力不足,預報預警水準不高,洪水出現時盲目應對,搶險救災水準與手段落後,不重視專家技術人員的作用,科技手段在防汛中應用較少,甚至認為有了洪災就有了“機會”的錯誤思想或念頭。

從近年來全國各地應對頻繁發生的嚴重洪澇災害暴露的情況看,可歸納出以下突出問題及其對策建議。一是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依然滯後,一些骨幹工程尚未按規劃完成,部分河段防洪工程還沒有達到要求的防洪標準,蓄滯洪區安全建設滯後,防洪減災體系並未全面建成,水利設施仍是國家基礎設施的短板,防汛抗洪仍存在較多薄弱環節,僅靠流域控制性工程還難以解決局部性的嚴重洪澇問題。建議要根據2016年大洪水的影響,系統、客觀評估太湖、長江、淮河等重點流域治理成效,明確加快治理的重點、難點,按照“五位一體”建設要求,統籌解決防洪排澇、水生態環境等問題;應該很好總結今年長江上中游水庫聯合調度防洪經驗,推動水庫群在防洪中發揮作用。二是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嚴重不足,“看海”現象頻頻發生,建議要切實抓好城市防洪排澇建設,以彈性治水的理念,還洪水應有的行洪空間,通過科學手段展示強降雨洪水災害情景,判明城市未來的防洪形勢,確定減災措施和城市足夠的水迴圈或超標準行洪通道。三是面上防洪排澇減災體系尚未真正構成,特別是中小河流和圩垸堤防出問題最多,江河主要支流、小型病險水庫、山洪災害防治等已成為防洪的重點薄弱環節,出現的災害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威脅較大,難以滿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要求。建議要強化湖泊和洪泛區規劃管理,突出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和應急排泄能力建設,加快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災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環節建設。免除或減輕地方配套投資壓力,努力保證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小型水庫安全度汛,切實保障群眾生命安全。

針對我國中小河流和小水庫防禦標準低,山洪災害點多面廣,突發性、反常性強,甚至有不可預見性,防禦難度大,城市排澇能力普遍不高,蓄滯洪區啟用難度大,重要海堤沒有全部達標,水毀災損水利工程多等特點,最後我們還建議各級政府要提高認識,不容忽視風險隱患。汛前認真將全方位、多層次的防汛檢查或巡查落到實處,確保不留死角與隱患,發現薄弱環節,尋求對策,採取處置措施,儘快消除度汛隱患,抓緊病險工程除險加固、水毀災損工程修復,重視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建設,積極掌握快速有效堵口技術,科學制定重點區域應急度汛預案;汛期必須嚴陣以待,切實做好防汛抗洪工作,出現大的災情時要冷靜思考,儘量發揮專家技術人員與科技手段的作用,落實應急措施,盡力減少人民生命財産和國家損失。(國務院參事張紅武)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