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3月5日“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極主動擴大對外開放”,強調“要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戰略佈局,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更深層次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這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保持高速發展,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創造了中國發展速度奇跡。一條重要經驗就是我們堅持和不斷完善我國的對外開放戰略。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準確把握國際形勢呈現和平與發展的總趨勢,積極實施對外開放,充分利用我國勞動力資源和土地資源等比較優勢,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積極承接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大力發展進出口,加工貿易得到跨越式發展,外匯儲備持續增加,並用其陸續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管理,又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尤其是2001年12月我國在經歷十六年艱難的談判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的對外開放跨入新的階段,集中釋放了大批對外開放的政策紅利,我國的外向型經濟取得了輝煌成果。如今,我國的經濟總量世界第二,貨物貿易世界第一,對外直接投資世界第三,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經貿和製造後進國家變成了如今的經貿大國和製造大國。世界銀行曾評論,中國是在全球進程中少數幾個獲益較多的發展中經濟體。可以説,我國的對外開放戰略成就了經濟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始終堅持的對外開放戰略。
當今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面臨新需求,對外面臨新挑戰,我們必須更加堅定地堅持並著力擴大、深化、提高對外開放戰略和對外開放政策。從國際看,一是世界經濟增長低迷態勢仍將延續。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至未來一段時間,世界經濟將長期處於緩慢復蘇和調整當中,全球性産能過剩,競爭加劇,“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産業轉移出現高端製造業向美歐回流,低端産業向東南亞和印度遷徙的趨勢;WTO框架下多邊談判停滯不前,貿易區域自由化趨勢另辟蹊徑;主要經濟體政策走向及外溢效應變數較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二是全球生産價值鏈分工在不斷深化。過去各國産業間分工如今越來越多地體現為産業內分工,甚至是産品內分工。價值鏈的升級從低附加值和勞動密集的環節,向資本和技術密集的環節或者向資訊和管理密集的環節移動,這是全球分工新的發展趨勢。三是世界新技術革命發展迅速,推動新興産業蓄勢待發。只有準確把握住新一輪技術革命才能在新興産業發展中佔得先機。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速度換擋、結構升級、動力轉換,這是新常態最突出的變化。以前我們靠不斷增加要素投入來實現以規模擴張為主的外延式增長。進入新常態以後,則要求如何用好外部資源和外部市場,加速我國技術創新,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從我國和世界的關係看,也發生了深刻變化。體現在一是結構層面我國的比較優勢發生了轉換。以前我們的比較優勢在於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資源,如今這些優勢逐漸消失。同時我們應看到自身仍具備的很多優勢,我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充裕、市場規模龐大、産業配套齊全、科技進步加快、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經濟發展具有良好支撐條件,宏觀調控還有不少創新手段和政策儲備。這都是我們參與新時期全球競爭的中國比較優勢。二是在規模上發生了變化。我國從經貿小國變成經貿大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承擔對世界經濟的責任和義務方面,世界對我國充滿了更多的期待;面對重塑世界經濟治理規則和秩序,在制度層面、全球規則、區域影響力、主導力等方面,我國將會有更強的能力和更多的訴求,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和全球經濟秩序。
總的來説,新的形勢帶來三大變化——經濟進入新常態對開放提出了新要求,外部環境變化帶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我國自身和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新變化,讓我們有了參與全球競爭的新基礎和新訴求。我們只有在對外開放的新格局中,利用好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才能推進我國的經濟結構在全球價值鏈上升級,才能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來保證我國的和平發展和和平崛起。基於此,我們應更加堅持積極主動擴大對外開放,堅持推動更深層次和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
一、積極主動擴大對外開放,就要不斷增強參與全球治理和區域治理的能力,努力營造一個互利共贏的國際經貿環境。我們要在多邊和區域層面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在重塑經貿規則等重大議題上,發中國聲音,提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積極參與和繼續引領重要議題討論和新規則的制定。當前,面對美歐等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們應從長遠戰略高度,一如既往、旗幟鮮明地堅持和繼續支援全球經濟一體化,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要積極參與各國際組織併發揮好引導作用,提高我國在國際經濟領域的話語權。要大力推進新型國際合作,尤其是“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重大對外開放戰略,要實現共商共建共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講的“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綜合採用投資、貿易、對外經濟合作、對外援助等手段以及推進外交、軍事等層面的合作,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開展全方位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要加快陸上經濟走廊和海上合作支點建設,構建大通關和檢驗檢疫合作機制。深化國際産能合作,帶動我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實現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