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杜鷹: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穩步推進

文章來源: 中國網 發佈時間: 2017-03-15 責任編輯: 高南
+|-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年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新任務,其中易地搬遷脫貧200萬人以上尤其值得關注。易地扶貧搬遷已經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頭號工程”。

回顧2016年的扶貧工作,在22個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省份和中央有關部門共同努力下,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局總體順利,249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如期完成。

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搭建了“四梁八柱”政策框架並得到基本落實。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建立政策體系。經國務院同意,發改委印發實施《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明確了目標任務、資金來源、運作模式和保障措施等。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扶貧辦等部門先後出臺住房建設面積標準、中央財政貸款貼息、信貸資金籌措等政策,制定了易地扶貧搬遷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為每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專項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600畝,並允許貧困縣將土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在省域範圍內流轉使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也細化完善信貸支援政策和內控制度。二是加強資金保障,落實資金來源。為保障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資金需求,在加大中央資金投入的同時,引入開發性、政策性金融資金,為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提供了有力支撐。2016年,發改委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93.6億元,會同有關部門下達年度貼息貸款規模828.5億元。有關部門一次性切塊下達“十三五”時期專項建設基金500億元,地方政府債務規模1000億元。22個省份組建成立省級投融資主體,承接各類金融信貸資金,截至2016年底完成投資1200多億元。三是注重政策引導,營造良好氛圍。中央農辦、發改委等部門赴貴州、四川、陜西、甘肅等10個重點省份集中開展政策宣講,22個省份也組織多層次、廣覆蓋的政策宣講,宣講範圍下沉到縣、鄉、村三級,聽取宣講的基層幹部群眾超過10萬人。有關部門還通過編發“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指引、舉辦專題培訓班等多種方式,及時闡釋解讀相關政策。四是加強督促指導,確保政策執行。發改委、扶貧辦印發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考核暫行辦法,壓緊壓實省級政府責任。22個省份就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執行情況進行全面自查,糾正工作中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建立聯合督導、定期調度、專項稽察等工作機制,及時糾偏糾錯,力促政策執行不走偏。

22個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省份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要求,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建立協調推進機制,層層分解落實責任,及時出臺配套政策,大力推進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一是著力找準“搬遷哪些人”。各地結合實際,創新舉措,研究制定操作性強、群眾認可度高的搬遷對象識別辦法和認定程式,確保認定過程和結果公開透明。如,貴州省在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易地扶貧搬遷家庭個體條件、4大遷出區域,以及11項識別登記認定程式。二是科學選擇“搬到哪去”。在充分尊重搬遷群眾意願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水土資源,或集中安置,或分散安置,但無論哪種安置方式,都將是否有利於搬遷對象今後發展脫貧産業和安排就業作為安置點選址的重要考量因素。如,四川省遵循城鄉統籌、佈局優化、集約用地、規模適度的原則,引導搬遷對象向移民新村、小城鎮、特色産業園、鄉村旅遊園區等生産生活便利區域集中安置。三是嚴格控制“房子怎麼建”。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要求,各地依據家庭人口數量,設計多種戶型,滿足不同家庭需求,嚴格執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安置住房每人平均建設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的標準。如,湖北省蘄春縣聘請專業團隊設計了一套“經濟適用、簡潔大方、確保基本、預留空間”的戶型,提供面積不等的五種戶型,受到搬遷群眾歡迎。四是紮實解決“搬後怎麼辦”。各地按照“搬遷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的要求,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把搬遷群眾的脫貧工作貫穿于規劃選址、搬遷安置、後續發展全過程,大力發展搬遷群眾後續産業發展和創業就業。如陜西省採取“三份協議”一次簽的方式,一次性簽訂搬遷協議、舊宅拆除復墾協議和脫貧協議,實現先人後房、以戶定建、以戶定扶、以戶定業,確保搬遷一戶、脫貧一戶。

截至2016年底,22個省份1282個縣(區)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已全部開工,安置住房、配套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等建設有序推進,産業發展、務工就業、公益崗位、資産收益扶持、低保兜底等脫貧措施陸續到位,2016年249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如期完成。(國務院參事、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 杜 鷹)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