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相關養老服務政策加快落實,養老服務業有望駛入發展快車道。《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2017年將大力支援居家養老、家庭養老,加快發展社區養老服務,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建立適應多層次需要的養老機構。多位代表委員建議,應加快養老産業向社會資本開放。
我國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佔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老年撫養比將提高到28%左右。然而,我國養老産業仍存在明顯短板。
不過,隨著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支出持續增長,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也將迎來重要戰略窗口期,多位代表委員建議,應加快養老産業向社會資本開放。
全國政協委員、遼寧奧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建民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市場供給應該是養老服務的主流。公立養老機構應向社會提供民辦養老機構不願或不能提供的服務,對普通民眾的養老需求應向社會資本開放。目前社會資本參與養老産業的意願不足,導致養老床位缺口難以補足,建議對民辦機構在養老用地、稅收、醫養結合等政策方面給予更多支援,從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領域。
全國人大代表胡建文也表示,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一些老人也有多層次的訴求,這就需要不同的養老模式來給他們提供服務。作為政府,要鼓勵這些養老機構進行創新,並給予稅收方面的優惠。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委陳自力建議,引入多元主體,支援社會力量投資養老産業。鼓勵支援大型國有企業參與,將其投資養老項目納入企業整體授信,引導企業將原招待所、療養院等轉型為社會化養老機構,做好存量資源的再利用。
近日公佈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養老服務企業,鼓勵連鎖化經營、集團化發展,實施品牌戰略,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管理規範、服務標準的龍頭企業,加快形成産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養老服務産業集群。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養老産業發展應確立醫養結合方向。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提出,從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養老服務是一個高需求率、高就業指數的朝陽産業。社區養老、居家養老、醫療機構養老和安寧療護等都是屬於醫養結合型的,讓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業發展起來,為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增長點。
此外,居家和社區養老也將成為發展重點。農工黨中央“關於實行醫養護一體化模式,推進居家、社區醫養結合全面發展的建議”指出,機構養老只能解決3%的養老問題,剩下的97%中,90%由居家養老解決,7%由社區養老解決。建議國家主管部門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重點,由機構養老轉向社區和居家養老。大部分地區醫養結合的實踐與探索,主要面向機構養老,側重於增加護理型病床數量,而對老年人提供系統的醫療服務還不夠,尤其是農村養老機構醫療保障條件還比較差。
兩會期間,民政部部長黃樹賢表示,今年會大力支援居家養老、家庭養老,加快發展社區養老服務,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建立適應多層次需要的養老機構。對於養老院數量不夠、品質不高的問題,他表示,將放開養老市場,鼓勵各方面有志於養老服務的單位、團體發展養老産業。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也表示,要大力支援居家養老,“這是中華傳統美德,也符合老人的生活習慣,但現在這方面的服務還是薄弱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