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史明德委員:中德關係對中歐關係引領作用只會越來越強

文章來源: 中國網 發佈時間: 2017-03-12 責任編輯: 蘇向東
+|-

史明德委員:中德關係對中歐關係的引領作用只會越來越強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德國特命全權大使史明德(《北京週報》記者王祥攝)

  “今天,中德兩國之間一天的貿易量已遠遠超過40年前一年的數額。”這個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的數字對比,代表了中、德這兩個東西方大國自建交以來,數代人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交往上所付出的努力。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以及中國駐德國特命全權大使的史明德説出這句話,自然是有的放矢。在過去十年,中德關係的發展達到了“歷史最好水準”。

  “中德兩國在政治、經濟、人員往來等方面的交往,無論是從深度而言,還是從廣度而言,都有了十足的發展。今天,中德經貿總額已經佔整個中歐貿易的30%以上,比中國同法國、英國、義大利三國的總和還要多。” 史明德委員説,“去年,德國領導人訪華頻繁,為兩國關係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今年是中德關係的大年——中德兩國建交45週年。可以預計,今年我們的領導人還將訪問德國,尤其是7月初,習主席將出席漢堡的G20峰會,德國方面已經提出,出席會議期間希望習主席能訪問德國,雙方就此事正在協商之中。”

  史明德委員預計,考慮到德國將在今年的9月進行大選,大選前兩個月,各政黨將忙於拉選票和其他選舉事宜,而大選後兩到三個月是德國政府的過渡期,因此,兩國外交領域的“大事”或在今年7月前完成。

  2017年,歐洲多個國家即將迎來大選,困擾歐洲許久的難民、脫歐、貿易保護等問題或令歐陸局勢更加動蕩,默克爾的去留則更是直接影響到中德關係未來的走向。對於中德、中歐關係是否能在這一年繼續前行,史明德委員表示,基於中德關係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德國如今在歐洲日益增長的政治影響力和經濟實力,中德關係對中歐關係的引領作用只會越來越強。

  “在當今國際形勢變化的情況下,中德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合作會加強,高訪會為今後關係的發展指明新的方向,注入新的動力,我對此充滿信心。”他説。 

  長期以來,歐洲作為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中重要的板塊之一,與中國在外交領域總體上有著長久並且良性的互動。尤其是在英國脫歐,美國政府更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恐怖主義肆虐的局面下,中歐能否通過雙邊、多邊外交等手段共同推進貿易全球化,確保熱點地區局勢安全穩定,正備受世界各國的期待。

  “2016年的G20領導人杭州峰會、2017年初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中國已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慧,提供了自己的方案。” 史明德委員説,尤其是在達沃斯論壇上,習近平主席的講話旗幟鮮明地指出,經濟全球化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中國主張更開放的市場,倡導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中國主張闔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

  此次,西方的媒體、智庫和政界罕見地發出一片讚揚聲。“我搞外交四十多年,像這樣,中國領導人的主張得到大範圍的支援和呼應,是很少見的。”史明德委員回憶自己的外交生涯時説,“其實,這些年來,中國其實一直在堅持這些主張,只不過開始沒有被重視。在美國政策有所轉向的情況下,我們再提這個,就顯得突出了,實際上這都是我們一貫的政策。”

  正如李克強總理在今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結的那樣:“2016年,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卓有成效,堅決捍衛國家利益,維護世界和平發展。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用獨特智慧為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提供建設性方案。”

  西方開始傾聽中國的聲音,或許意味著中國與歐洲,乃至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互利合作與發展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們原來説中國正在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這個‘近’是靠近的‘近’,現在是走進,進去的‘進’。中國已成了世界格局中最大的穩定因素,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和秩序的維護者。” 作為一名資深外交官,史明德也自信地坦言,也許當中國人20年後回顧歷史,中國外交從大國向強國的邁進, 2016到2017年就是一個轉捩點。 (《北京週報》供稿 記者 徐蓓)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