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史明德委員:“一帶一路”將為中德合作帶來新動力

文章來源: 北京週報網 發佈時間: 2017-03-12 責任編輯: 蘇向東
+|-

史明德委員:“一帶一路”將為中德合作帶來新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德國特命全權大使史明德。(《北京週報》記者王祥攝)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將於五月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為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談及“一帶一路”,就不得不説到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另一端的國家——德國。事實上,一百多年前,正是德國人首次提出了“絲綢之路”的説法。而今天,德國不僅積極響應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而且還在中德合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德國特命全權大使史明德接受了《北京週報》專訪,就中德兩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談了自己的觀點。

  “和德國人談判,過程很艱難,但一旦談成了,他們會遵守契約。”史明德委員説。作為一名深耕中德關係數十年的外交家,他這樣總結自己眼中的德國人:“這個民族非常優秀,有很多世界知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藝術家。他們辦事嚴謹認真、守時守信,比如德國製造,不僅是品牌的象徵,也是德國人特點的象徵;他們也有弱的一面,有時較為偏激和死板。”

  而史明德委員對德國國民性格的總結,恰好可以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三年多以來,德國對此倡議的態度變化反應出來。他説,倡議提出之初,德國對此抱有較深的疑慮,認為“一帶一路”只服務於中國的地緣政治,中國想借此輸出産能,擴大影響,因此,德國國內對“是否參與”展開了較大範圍的討論,並組織了智庫對該倡議進行評估和研究,組織專家學者去沿線國家實地考察,同時也在觀察中方對此倡議的推進情況。

  “三年多來,德國人發現,中國不僅是實實在在地推進‘一帶一路’,更研究認為‘一帶一路’可以給德國帶來很多商機和利益,所以他們的態度也越來越積極。”史明德大使説,最終,德方打消了心中疑慮。

  眾所週知,過去三年,德國加入了亞投行,擔任副行長並成為該行投票權最高的歐洲國家;中歐貨運班列,現在已有多條線路從中國始發,一路向西至德國杜伊斯堡、漢堡等地。

  目前,中德兩國鐵路合作仍在不斷推進。2016年3月,中德兩國就新鐵路貨運通道簽訂了合作備忘錄,並將在第三方市場上開展合作。

  2015年10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之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便提出中德開展第三方合作的想法。他指出,當前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巨大。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各國發展不平衡依然突出的背景下,通過開展國際産能合作,將發達國家的高端技術同中國的中端技術裝備相結合,可以更好地適應發展中國家的需求,擴大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和産品市場,也可以助力中國産業結構升級,是三方受益之舉。

  2016年6月,兩國關於在第三國及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條款寫入了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聯合聲明。“第三方市場合作就是中德企業在兩國以外地方進行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比如在阿富汗,兩國已經開展了礦業人才培訓、減災救災方面的合作,目前,這個合作還在擴大,體現了兩國對阿富汗和平重建的重視和支援。”他説。

  “中國是‘一帶一路’東端最大的經濟體,也是亞洲最大經濟體,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中德間廣闊的亞歐大陸,就是我們合作的廣闊空間。”史明德委員説,“一帶一路”將會給中德合作帶來新的動力。(《北京週報》供稿)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