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題:財經高官兩會答疑:2017年中國經濟改革怎麼走?
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
“中國在摸索自身特色的經濟改革模式?”對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有外媒專欄文章如此評價。
每年兩會都是觀察中國經濟政策態度與走向的重要窗口。從近期中國財經高官的密集發聲中,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能否實現、怎麼實現,改革如何推進等問題的答案逐漸浮出水面。
兩大“硬任務”能否完成?
眼下中國經濟雖呈企穩向好態勢,但下行壓力猶存,來自外部環境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增多;全年城鎮需要安排的新增就業人員超過1500萬人,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
在此情況下,2017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GDP同比增長6.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兩大目標能否實現?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給出回答:可能性“非常之大”。他表示,去年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為2017年奠定了比較紮實的基礎。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將會創造更多的條件、更好的環境。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也表示,今年“完全可以完成”1100萬人以上的就業目標。官方將通過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搞好職業技能培訓等措施,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財政金融風險如何防?
過去一年裏,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跌破6.9大關,外匯儲備曾降到3萬億美元以下。部分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擔保,一些産能過剩行業企業負債率超過70%。
在此情況下,穩與狠,將成為中國應對財政金融風險的兩大關鍵詞。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針對資本外流和人民幣匯率貶值兩大風險點,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淡定回應:外匯儲備下降是正常現象,“我們本來也不想要那麼多,所以適當有所下降,沒有什麼不好。”
他表示,考慮到今年中國經濟比較穩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成績,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抱有信心,且相關政策無大變化,人民幣匯率2017年“應該比較穩定”,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
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針對債務風險,中國財政部部長肖捷表示,將在合理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同時,嚴格落實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制度,加大對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的查處和問責力度。
關鍵領域改革怎麼推?
目前,國企、財稅、金融、農村土地制度等關鍵領域改革的主體框架和“施工圖”均已明晰。至於如何把佈局落到實處,中國財經高官們釋出兩大信號。
其一,更注重步調穩健。今後改革要啃的都是“硬骨頭”,有決心還應有耐心。
直接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的改革將更加慎重,不單兵突進。肖捷表示,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需要相對成熟的社會配套條件,如掌握納稅人收入資訊,修改稅法等。這意味著個稅改革要分步實施,不會一蹴而就。
易與外部經濟環境“共振”的改革亦將穩紮穩打。談及中國債券市場開放,周小川明確表示將“穩步推進”,逐步取得更明顯進展。央行副行長潘功勝也表示,債券市場開放得“一步步走”,走的更加穩健。
其二,更注重撫平陣痛。改革都有傷痛,唯勇於正視傷痛、善於管控傷痛,中國才能在切實推進改革的同時維持社會穩定。
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處理“僵屍企業”,部分職工不可避免面臨轉崗。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稱,會把央企改革中的職工安置、職工利益放在第一的位置考慮好,“絕對不會出現‘下崗潮’問題。”
推進價格改革,難免波及民眾“柴米油鹽”。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在整個價格改革中,要通過方案設計、政策調控、市場監管等,切實保障基本民生不受影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