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網路盜版“魔高一丈”如何破?——代表委員會診網路侵權盜版之痛
新華社記者史競男、王陽、周楠
網路侵權盜版成風,貼吧、網盤、雲服務、應用軟體、微信公眾號等新技術造成的侵權糾紛頻發,已成為當前網路文化發展中的“不可承受之痛”。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持續開展專項行動,但網路侵權盜版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屢禁不止。困局該如何破解?
“小説生成器”“雲盤盜版”等成新“毒瘤”
去年年底,電視劇《錦繡未央》原著被指抄襲多達200余部小説。目前。已有11位作家委託律師團正式啟動維權工作。
據了解,《錦繡未央》“涉嫌大篇幅相同語句及情節抄襲”,創作方式為利用“抄襲軟體”“小説生成器”在網路上直接抓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王興東認為,這種“調色板”式的抄襲行為突出暴露了文學創作行業的亂象。
隨著IP價值不斷提升,網路文學作品頻頻被改編為影視、動漫、遊戲等,並由此誕生了很多高收視、高點擊、高票房的作品。隨之而來的,是網路侵權盜版行為屢禁不止,侵權手段呈現多樣化趨勢。
記者調查發現,少數雲盤服務提供商為了增加用戶量,採用網路站點、文檔分享、應用軟體等形式,未經授權將作品上傳至資料儲存平臺、智慧設備等。網路雲盤成為盜版重災區,而且越是熱門的作品,侵權傳播就越嚴重。以網路文學為例,因盜版行業年損失近百億元。
去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網路經濟已成為激活文化消費的新引擎。然而,網路盜版讓以創新為核心的版權産業面臨嚴峻危機。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網路新聞、影視、音樂、文學在內的內容産業總産值已經超過3800多億元,産業體量規模在全球僅次於美國。”全國人大代表呂忠梅認為,對依託新型資訊技術等高科技盜版現象,需要利用大數據等網際網路新技術,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為內容産業發展保駕護航。
佈下“天羅地網”加強常態化治理
全國政協委員、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在今年兩會上提出,近年來,國家版權局等部委持續開展“劍網”專項行動,有力整治了未經授權非法傳播網路文學、影視、音樂等作品的侵權盜版行為。但是,仍有一些網際網路平臺重産量、輕品質,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放鬆自我約束,網路版權授權機制還很不完善。
網路侵權盜版屢禁不絕的主要原因,在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看來,主要是侵權成本很低,而維權成本高、週期長、舉證難、賠償低,以及網路版權授權交易機制不健全、不規範,缺乏政府的有效指導、規範和監管。
不少代表委員指出,要想從源頭上遏制網路侵權盜版亂象,需要建立“天羅地網”般的良性防控機制,相關部門有責任加強溝通協作,發揮聯動作用,通過及時有效的行政手段進行監管。
王興東建議,國家版權局應根據《著作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及時就相關侵權且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特別是通過沒收違法所得,以增大侵權成本,對抱有僥倖心理的主體起到威懾作用。
“要加強事前常態化行政監管,嚴格事後處罰力度,加快版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白名單’與‘黑名單’制度。”王興東説。
完善頂層設計推動著作權法修改
面對當前網路侵權盜版“花樣迭出”的新趨勢,已經實施了20多年的著作權法已顯得滯後。
“我國著作權保護水準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與我國文化創意産業、經濟社會的發展水準亦不相適應。”全國政協委員李東東指出,由於著作權法的滯後,原創作者、生産者和傳播者的積極性遭受重創,文創産業面臨嚴峻挑戰和巨大衝擊。
今年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提交加快著作權法修改進程的議案、提案,呼籲國家立法部門加快著作權法修改進程,完善著作權法頂層制度設計。
李東東認為,網際網路與內容産業相結合,釋放出巨大的市場紅利,著作權也成為“網際網路+內容産業”的發展主線與核心價值。“著作權法的修改正當其時,迫在眉睫。急需通過修改著作權法,妥善安排和平衡版權人、使用者、傳播者、社會公眾、投資者的利益,創造良好的內容産業生態環境。”李東東説。
聶震寧建議,在修法中,應健全、完善侵權法定賠償、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建設、著作權登記、網路確權、網路授權和交易規則等頂層設計,確保遏制打擊網路侵權盜版行為有法可依。
代表委員的呼聲也得到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呼應。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副總幹事羅向京説:“著作權法修改工作應當繼續推動並儘快完成,為激活創新創作源頭、豐富文化內容、繁榮文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