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人大代表李生:建議年輕人要把握大好時光到農村創業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網 發佈時間: 2017-03-10 責任編輯: 李福森
+|-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蘇北花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沭陽縣廟頭鎮聚賢村黨委書記李生。中國青年網記者 黃昂瑾 攝

“希望年輕人到農村創業,同時為社會做一些貢獻……如果有願意從事我們這個行業的青年朋友到農村創業,我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李生面對中國青年網的鏡頭向廣大青年朋友發出邀請,同時,這也是他作為創業路上的一位前輩,給青年朋友的建議。

李生,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江蘇蘇北花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沭陽縣廟頭鎮聚賢村黨委書記,在村民們眼裏,他是帶領大家發家致富的“小李生”,而用他自己的話説,他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正如李生所説,他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創業在農業,造福在農村。

作為年銷售額“大幾個億”的花卉公司董事長,李生坦言,從創業到現在,飯夠吃了,錢夠花了,之所以要繼續堅守一線,是因為辦企業的過程就是施惠於人的過程。他猶記村民對他的信任,更不忘身為民營企業家的社會擔當。

舍莊稼種苗木 打破“賣小花”的傳統 

“種苗木的決定最開始是我自己的想法,我背著父母幹的”,回顧發家創業史,必然少不了李生挖田地種苗木的開端,“當時家裏好一通罵,因為家裏當時就靠那幾畝地種糧食”。  

李生回憶説,雖然最初自己大膽的決定不被家人看好,但他的創業依據卻是源於沭陽縣200多年種花養花的歷史。“但那時我們叫‘賣小花’的”,李生説,基於家鄉種花養花的傳統,他逐漸了解到種植苗木的資訊並開始嘗試。

回想最開始的一兩年,李生在自家地裏搭棚子,夏天連蚊香也捨不得買,靠煙熏驅蚊。“後來一兩年下來有了幾千塊錢的收入”,三十年前的幾千塊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説,是一筆不菲的收入。“比種糧食的收入高”,李生介紹,同時順應當時國內對綠化種植需求的潮流,許多村民也跟著種植,逐漸從種花養花,到種植花草苗木、盆栽,發展家庭園藝等,在李生的帶領下,一條發家致富的路在大家眼前日漸清晰。

創業不易,探路更難。

“一開始我們種植單棵的苗木,靠自己背著産品走出去推銷,進入人家單位要早早地把香煙遞過去,找到後勤部,問人家需不需要苗木、綠化”,李生説,聯繫好銷售對象後,就要裝車、運貨。由於條件有限,通常是和苗木一起,人貨混雜地被“裝”在老式貨車裏,“泥土不停掉到頭上”。

“90年代後期,有一次我們運貨到北京、天津,當時是三月底四月初,我們進入河北境內後風很大,篷布突然被吹起來了,於是我們一個同伴在下面栓繩子,我爬到頂上拉篷布,一陣大風‘嘩’地吹來,我從頂上摔了下來”,李生講述著當年驚險的經歷,好在當時他抓住了一根繩子,險些直接摔下,“命都差點搭上”,李生感慨道。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