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黃友義委員:社會還沒有完全認識到翻譯的價值

文章來源: 中國網 發佈時間: 2017-03-09 責任編輯: 蘇向東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 [中國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 (中國網)

中國網新聞3月9日訊(記者張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3月7日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他今年的提案是建議實行重大黨政文獻的外文同步發佈。他表示,雖然中譯外人才緊缺,但翻譯待遇並不高,翻譯人才還在流失。

“重大黨政文獻的外文同步發佈是一個實際需要。我們過去有些文件是翻成外文同時發表的,但大部分文件沒有做到這一點。”他舉例説,“特別對我刺激比較大的一件事就是去年5月,我跟著政協代表團到法國去開會的時候,剛坐下,法國人就來找我要‘十三五’規劃法文版,我説我們還沒有翻譯。我反問‘你們要這個幹什麼呢?這個是講我們國內發展的,很長。’人家説,‘越長越細越好,因為我們議會里正在討論法國新工業政策,我們想看看哪些方面可以跟中國對接。’”

黃友義委員表示,他沒想到外國人對中國這麼關注,“但的確有這種需求。這跟中國經濟發展、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關,中國的發展跟他們的發展息息相關。”

現在看來,文件的同步發佈是有現實需要,但應該讓誰來翻譯呢?

“我認為應該是中國人和外國人結合,中國人自己把握準確性沒問題,但是外文不夠地道,外國人聽起來理解有困難。”黃友義委員表示。他覺得走中外結合的路子,符合全球化的要求,也是改革開放提升到一個更高層次所必需的。

他指出,要做到同步發佈,翻譯就必須提前介入。“等中文發表了,再來組織隊伍翻已經來不及了,這有一個很明顯的時間差。所以要讓翻譯在重大文件中文版發表之前,提前參與翻譯。我希望上級領導考慮,組織一個快速反應部隊。這既能滿足外國人需要,又能體現我們的文化自信,説到底,是要建立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不過,翻譯人才現在還是緊缺,尤其是他提到的中外結合,“現在沒有足夠的外國人來幫助我們從事中譯外的工作,中譯外又涉及很多領域: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文化又有古典文化,又有當代文化,所以翻譯量非常大。長期以來,學習中文的外國人非常有限。有一部分外國學者,他們僅僅側重於文學上的翻譯,而中國人的翻譯,又常常是中式英文。現在北京有一些外國年輕人,他們在這兒學了中文,開始從事翻譯,但是你去找他們的時候,他們也都忙得很。事實上,光靠外國人是不行的。而中外結合,既能保證翻譯內容的準確性,又能保證外文的表達品質。當然,中國人也要經過精選,也不是誰都能翻。”

同時,中國經濟走出去,也給翻譯業增加了更多要求,“比如企業出去要投資,要把自己的産品介紹翻譯過去;要把成套設備和技術賣出去,也需要外文介紹;中國企業在當地招收工人要進行企業化治理,也得把管理體系翻成外文。”

黃友義委員表示,不光英文翻譯缺人,小語種更缺。“‘一帶一路’涉及到的語種就更多了。我去新疆,就有政府部門説,‘你能不能提供幾個阿拉伯語翻譯和土耳其語翻譯,我們跟這些地區的交往很多,讓這些翻譯全天候給我們做’。我説辦不到,在北京的翻譯當中,阿拉伯語翻譯和土耳其語翻譯都很忙。我參與的《大中華文庫》項目,涉及到把中文的古典文學翻譯成阿拉伯文,也找不到譯者。”

“因為經濟走出去,帶動了文化走出去,導致中譯外工作量的增加。我們要不斷地擴大這支翻譯隊伍。好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學中文,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學習翻譯。”他説。

此外,人工智慧和機器翻譯的高速發展,或許也能滿足一部分需求,甚至在某些領域取代一些人工翻譯。黃友義委員對此表示,他一直在關注這方面的發展,但“人工智慧翻譯需要語言翻譯能力和人工智慧大數據的結合。大數據翻譯的特點是數據越大,機器翻譯得越快。然而現在數據不夠大,因此機器翻譯的能量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很多方面還得靠人去幹。機器翻譯翻個初稿,然後人工修改,這個現在比較普遍的。如果説讓機器完全取代人,它翻譯的東西百分之百能用,現在做不到,只能在個別領域。而在人文類領域,以及我們國家的新觀念、新理念、新表述,就沒有數據庫了,機器解決不了,還得靠人。”

要促使和鼓勵更多人走進翻譯行業,就需要提升翻譯的薪酬和待遇,“從經濟待遇上,衡量這個行業值不值得進入,尤其對年輕人來説,能不能滿足他對生活的需求,很重要。他要養家、買車,要送孩子上幼兒園,如果掙的錢不足以滿足他的這些具體需要,他為什麼進入這個行業呢?現在出現一種現象,就是很多翻譯人員是有別的職業的,他晚上打打工,週末打打工做翻譯。但是我們現在需要的是職業的全天候的專職的翻譯人才全力以赴做這項工作,那我們現在業內的待遇就還不夠。”

黃友義委員認為,之所以翻譯的待遇多年來得不到足夠提升,主要是因為“社會普遍沒有完全認識到翻譯的價值。翻譯是一種再創作,一個人中文再好,如果對外,還得靠翻譯成與中文一樣好的外文,這個是高智商的工作,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來做的。長期以來,為什麼翻譯待遇上不去?是因為社會上對翻譯的價值認識不夠。這幾年,大家才開始有所意識,但還是需要長期呼籲的。”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