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人大代表周善紅:北漂學徒人生逆襲後 關注精準扶貧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網 發佈時間: 2017-03-08 責任編輯: 李福森
+|-

1986年,高中畢業的周善紅曉得,家裏已供不起自己讀書,是時候出去打工了。

家裏一窮二白,出去打工,才好混碗飽飯。18歲的小周隨著同村鄉親們一路向北,走上了打工之路。

30多年後,來自蘇北丁溝鎮的“學徒小周”成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模、高級經濟師,有了自己的企業,還在中央、地方多個組織中兼顧扶貧、公益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萬順集團董事長周善紅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專訪。實習記者 劉靜攝

農家子的逆襲:從小學徒,到董事長

“我也算‘北漂’,1995年到北京,在那兒前後一共打拼了15年。”周善紅語速不快,用略帶蘇北口音的普通話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當年出去打工,沒有方向——根本就沒有自己的選擇,只能跟著老鄉亦步亦趨。一路下來,學手藝、打工,想著能吃碗飽飯就不錯了。”

周善紅從學徒幹起,學鈑金,學電焊,每天兢兢業業地學藝、幹活——直到人生第一個重大轉機來臨。

1994年,學徒小周經過幾年打拼,已對汽車配件加工技藝與行業諳熟無比,正在山東濰坊為自己的“小目標”努力著——賺錢,回老家蓋新房,娶媳婦……他正一步步接近自己的夢想。

一天,當地拖拉機廠的領導來問小周:“你想不想自己幹?做個包工頭?”

眼前的孩子看上去不知是蒙圈了還是在斟酌,領導趕緊鼓勵小周,説注意他很久了,覺得他做事精明,勤奮敬業,踏實可靠,是個可以信賴的小夥伴。

小週一想也是,自己工作之外基本不出去娛樂,都在琢磨行業、技術的事,如今對汽車零配件加工的市場狀況和技藝都輕車熟路,帶個團隊幹,個人能力方面應該沒有問題。

多方支援下,小周找到了合夥人,有了資金支援。一咬牙,他把自己幾年攢下的積蓄也全投了進去,盤下了當地一家瀕臨倒閉的汽車配件廠。

26歲的青年小周,當上了“廠長”。

“現在説起來叫廠長,其實當時就是個體戶。”周善紅淡淡一笑,“沒有什麼‘辦公室’,我上班跟工人一樣,甚至要比工人早到——得開車間大門。”

那麼問題來了,26歲的“娃娃司令”如何服眾?

小周沒有什麼奇謀妙計,就是“帶頭衝鋒”而已。

“廠子主要加工汽車零部件,我對這個行業比較了解,也能吃苦,就帶頭幹。員工看在眼裏,也就認可你,也就好管理。而且,八成的工人,都是家那邊一起出來打工的老鄉。”周善紅説,“一起出來打拼的鄉親們也願意過來幫襯,都很團結。”

憑藉過硬的業務、靠譜的誠信和堅韌的毅力,周善紅的廠子贏得了市場的認可,逐步成為北汽福田、上汽集團、濰柴重工、長安汽車的合作夥伴。

“當時趕上汽車行業起步,算是抓住了機遇。”周善紅説,“更要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我可能還是個農民。”

到2000年,事業做大做強的周善紅回到家鄉,組建萬順集團,業務涉及汽車、石化、防腐工程安裝等行業,多次進入全國民企500強。

當年的學徒小周,終於逆襲成為今日的萬順集團董事長。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青年在創業路上逐夢。結合自己的奮鬥經歷,周善紅應中國青年網記者之邀,向青年談了自己的經驗與體會:

“青年不管做哪樣事情,都一定要有敬業精神與毅力。不能浮躁,不能光看眼前利益,要看到未來,目光長遠。認定目標後,要一步步實現,不要總想著‘跨越’,或者經常改變你的目標。年輕人第一要務,我覺得,就是避免好高騖遠。一定要有誠信——沒有誠信,無法立足。”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