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8日訊(記者 宋光)“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儘量避免南京媽媽為孩子治病偷雞腿這樣的悲劇?”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表示,儘管目前的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但仍無法解決部分人群看不起病及因病致貧的囧境,因此發展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鼓勵類似網路互助這樣的社會創新,讓網路互助成為社會保障體系的有益補充。
網路互助保障平臺實質上是一個會員互幫互助的公益社群,用戶預存一定數額的互助金加入社群成為會員,經過規定天數的觀察期後,互助計劃即可生效。網路互助降低了保障的準入門檻,也有望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對國家倡導的精準扶助和精準扶貧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網路互助可以打破空間的壁壘,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對於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保障體系而言,有助於打通社會保障的“最後一公里”。因此,受到社會大眾認可並有助實現扶弱救貧的網路互助值得推廣。
“偷雞腿事件”觸痛心靈 脫貧攻堅任重道遠
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精準扶貧的關鍵。去年六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介紹,根據國務院扶貧辦建檔立卡統計,“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貧困戶佔建檔立卡貧困戶總數的42%,患大病的和患長期慢性病的貧困人口疾病負擔重。
2016年6月,一則《最心酸的兒童節禮物:她偷了個雞腿給生病的女兒》的新聞報道引起了轟動。
據了解,南京80後媽媽劉金燕為給生病的雙胞胎女兒過兒童節,在超市偷了一點雜糧、一個雞腿還有兩本兒童讀物後被抓,此事經辦案民警發至微信朋友圈後引起了廣泛關注。經記者調查發現,劉金燕患病的女兒從現有社會保障體系中可獲得的救助補貼和醫療報銷與實際維繫生命所需的藥費和生活費之間存在巨大差額,因病致貧的劉金燕不得已才發生了兒童節前的一幕。
同是2016年,深圳發生“羅一笑事件”也在大眾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父親羅爾為生病的女兒進行了網路募捐200多萬元,但媒體報道羅爾有三套房子,完全有能力為女兒治病。
“一方面説明目前的社會保障仍存在無法全面覆蓋的一面,另一方面目前的網路慈善也因為資訊不對稱屢屢發生詐捐事件觸痛大眾神經。”張天任説。
張天任介紹,去年11月份,在天能內部,一位員工不幸患了白血病,得知消息後,天能公益愛心基金為患病員工進行了捐款,三位基金代表也前去看望了員工,現在基本上解決了這位員工的經濟困難。倘若這位員工沒有商保、社保,同時又沒有得到集團和社會的幫助,那後面的事不可想像。“有條件的公司尚可以為員工帶去溫暖和保障,但多數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創業企業,我想也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需要從社會層面去思考如何解決類似的問題”。
鼓勵社會創新發展“網路互助”
2016年,在“網際網路+”大潮下,一種新興的社會保障模式“網路互助”蓬勃發展。網路互助利用網際網路的資訊撮合作用,註冊會員之間通過協議承諾承擔彼此的風險損失,以此為社會保障覆蓋不足之處帶去福利。因其進入門檻低、中間成本低、自傳播性強、普惠價值高,網路互助在過去一年裏得到了迅速發展。網路互助行業興起,在社會保障之外為我國脫貧攻堅之戰打開了另一扇窗。
據了解,2017年1月下旬,福建福清的鄭某于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首次確診為惡性腫瘤。早在2016年下半年,鄭某加入了眾托幫平臺。根據眾托幫平臺規定,鄭某的惡性腫瘤事件經過第三方審核機構調查、案例公示等幾個步驟核實,獲得了眾托幫平臺會員分攤捐助的30萬元互助金,互助金來自於參與計劃的5475797人,每每人平均攤0.06元。隨著會員人數逐漸增長,每次互助事件每每人平均攤的金額愈少。目前,該平臺人數已近700萬,部分計劃每人平均分擔金額為0.05元左右。這個具有普惠價值的例子就是網路互助模式的典型案例。
張天任認為,網路互助不僅開啟了互助模式創新,也契合了“雙創”精神。同時,通過對網路互助的標準化、規範化,將粗放的通過熟人幫忙,變成具有較強的風險防禦能力的社會保障體系,有效彌補了社保和醫保覆蓋不足、滯後和存在缺口等問題,也體現了我國提倡的“普惠”理念。
中國人民大學張耀軍教授認為,通過對網路互助的標準化、規範化,將粗放的通過熟人幫忙,變成具有較強的風險防禦能力的社會保障體系,有效彌補社保和醫保覆蓋不足、滯後和存在缺口等問題,是國家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補充。北京大學法學院劉燕教授也認為:網路互助可以彌補中國保障事業的短板。
但是,網路互助的發展目前仍面臨著一些難題。一方面,受相關法律規定影響,網路互助監管尚不明確。另一方面,政策法規的缺位使得網路互助企業缺乏公信力背書,加之市場認知度不夠,影響網路互助行業的快速發展。
張天任建議,相關部門對網路互助這一社會創新積極進行規範和鼓勵。首先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明確界定行業性質。其次,探索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最後,政府應重視網路互助的社會意義,積極宣傳引導,提升網路互助在大眾心中的認知度和信任度,扶植優秀企業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