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新媒體專電題:18000多字的“底氣”是從哪來的?——感受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自信范兒”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王成 陳晨李亞彪
“中國發展前景一定會更好”“定能成就創新大業”“必將繼續成為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目的地”“藍天必定會一年比一年多起來”“國家必將充滿生機活力”“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將不斷增強”……
在18000多字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定能”“必將”“必定”等字眼抓人眼球、催人奮進,表露出政府迎難而上的決心和信心。那麼,這樣的“底氣”是從哪來的?代表委員和基層幹部群眾又怎麼看?
“底氣”來自民生情懷: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
“全社會不懈努力,藍天必定會一年比一年多起來。”政府工作報告有關“打好藍天保衛戰”的表述契合了代表委員們關注點,博得大會堂內一片掌聲。
來自河北唐山的全國人大代表、唐山市開平區開平鎮半壁店村黨委書記韓文臣深有感觸:“基層老百姓感受得到,近幾年各級政府治理環境的力度不斷加大,去年唐山的空氣品質達標天數就比2015年增加不少,隨著去産能和工業結構調整提檔升級,唐山的工業污染會越來越少,相信藍天會更多。”他説。
全國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助理唐明今年兩會帶來了有關環境治理的提案。“加大森林培育力度,科學測定林木密度、優化樹種搭配,是西北地區治理環境的好辦法。”唐明説,目前空氣品質監測、能源“綠化”等新技術手段層出不窮,“辦法總比困難多,政府統籌、全社會共同參與,一定能打好‘藍天保衛戰’!”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滄州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溫秀玲認為,報告中的自信表達,體現了黨和政府的民生情懷。“比如提出‘人民身心健康、樂觀向上,國家必將充滿生機活力’,就是建立在我國基層公共衛生條件不斷提升、醫療改革穩步推進、全民健身廣泛開展的基礎上。”
“過去一年,相關部門出臺了多部推進居民健康的政策和文件,大力發展健康産業,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健康需求。”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抗腫瘤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羅永章説,“報告對今年如何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為全國推進醫保資訊聯網等指明瞭方向,也堅定了我為人民群眾健康努力的信心!”
“底氣”來自發展智慧:只有改革創新才有出路
“近年來,簡政放權力度越來越大,給很多投資者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全國人大代表、國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乃科説,以浙江為例,從“四張清單一張網”到“最多跑一次”,現在到政府部門辦事越來越方便了。
改革是總鑰匙,行政審批改革只是縮影。陳乃科認為,政府工作報告中説“中國的發展前景一定會更好”,也正是建立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等一系列改革成果基礎之上。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定能成就創新大業”——報告中的這句話擲地有聲。西安交通大學青年學者馬偉,就是相關改革舉措的受益者。
2014年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州立大學博士後畢業,馬偉放棄了留美機會,選擇回國工作。得益於學校“學術特區”賦予的用人自主權,馬偉團隊直接從沿海地區和海外引進了3名高水準人才,組建起有機光電子材料實驗室,短短兩年間就在國際頂尖雜誌發表高水準文章17篇,馬偉本人也于2016年入選國家青年千人計劃項目。
“人才是創新創業最寶貴的資源,改革是激發人才創造性的不二法門。”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張邁曾説。
除西安交大外,廈門大學在官方網站首頁也發出了“誠聘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的“英雄帖”。截至2016年底,學校已引進“千人計劃”入選者69人。與此同時,教師薪酬體系、考核體系改革也在緊鑼密鼓推進,“不唯論文論”的導向在科研人員中蔚然成風。
全國人大代表、地球化學專家王學求表示:“中央關於科技體制改革和人才政策改善的工作一直在推進,相信改革能更好地調動人才因素,更好地推動科技發展。”
“底氣”來自戰略眼光: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世界
“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必將繼續成為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目的地。”
在河南省駐馬店市,2016年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5.2%。“哪的發展環境好,招商引資的‘磁場’就越強。國內産業轉型升級為外資創造了大量商機。”全國人大代表、駐馬店市委書記余學友説。
“儘管近年來啤酒行業整體産能過剩,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的紅利,以及廣闊的中國市場,是令外資無法回避的優勢。”全國人大代表、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介紹説,去年11月,比利時百威英博集團在莆田投資擴建的亞洲單體産能最大、設備技術全球領先的啤酒工廠——百威英博雪津産業園一期60萬噸啤酒生産線投産。
“中國不僅要吸引優質外資進入,‘一帶一路’還為中國走向世界打造了全新的窗口。”賴索托中華工商聯合總會會長陳邦旺認為,僑商在駐在國擁有廣泛的人脈,發揮僑務政策的優勢,能幫助中國更好地挖掘海外資源。
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將不斷增強”,對此,中澳企業家聯合會名譽會長江雄深有體會。
江雄2013年從澳大利亞回到福州,一手創辦了中國—東盟海産品交易所。這個福建省加快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點項目,自2015年落地以來,2016年現貨交易成交額已達7.66億元。
“當初辦理審批手續,從馬尾區到福州市,再到福建省,兩天內就辦結了。在相關部門協調下,公司的跨境交易出入金時效,從最初的7天縮短至目前的1小時。”江雄説,作為僑商回國創業,確實嘗到了“甜頭”。
“僑商對於‘一帶一路’建設來説,是資源、是優勢,‘一帶一路’對於僑商來説是機遇、是平臺。”福建省僑辦副主任劉良輝説,“加強政策溝通、促進民心相通,我國僑務政策的優勢將不斷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