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從拾荒女孩兒成為全國人大代表 是一種什麼體驗?

文章來源: 新華社 發佈時間: 2017-03-05 責任編輯: 蘇向東
+|-

眾人拾針:我要把姐妹們都帶回來

蔡群和幾個姐妹們商量決定靠山吃山,做苗繡蠟染旅遊紀念品。她們拿著繡片去附近的“織金洞”景區擺攤賣,許多外地的遊客看了都讚不絕口。

從拾荒女孩兒成為全國人大代表 是一種什麼體驗?

  蔡群指導繡娘們做蠟染手工藝品。新華社記者向定傑2月21日攝

蔡群的生意慢慢火起來了。當地政府得知她的情況,幫助提供了貸款,嶄新的三層廠房也蓋了起來。工藝坊越做越大,回來幫忙的姐妹越來越多,作品越來越美……

2013年是蔡群人生裏最難忘的一年。這一年她當選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她不再是當年那個跟著姐姐們拾荒的“幺妹”,她有了更多想法、更多的使命感,她和老公一起試著在大山裏“擁抱”網際網路,開起網店,全國各地的訂單源源不斷……

這時候,在畢節發生的兩件震驚全國的新聞,又勾起蔡群的心中隱痛:“出事的地方離我們真的不遠,幾個孩子在垃圾箱裏生火取暖,還有一家幾個孩子沒人管,大的帶著小的喝了農藥,孩子們就那麼沒有了……”

看著寨子裏蹣跚的老人,看著那些留守的孩子,大的帶著小的在山野裏遊走,又想起自己女兒的病,“我心裏實在是受不了,我一定要做點什麼。”

從那時候起,蔡群立下一個心願:“我要把廠子做大,讓村子裏的姐妹們都能回來,回到孩子身邊。守著孩子和家的日子,才是真的好日子!”

從拾荒女孩兒成為全國人大代表 是一種什麼體驗?

蔡群公司裏的繡娘們在房前的空地上邊曬蠟染邊載歌載舞。新華社記者向定傑2月21日攝

蔡群所做的,正是許多人共同在做的一件事。

四年前,貴州省啟動“錦繡計劃”,促進民族手工藝者在家就業,改善老人空巢、兒童留守的鄉村現狀。計劃實施以來,從事手工業的婦女達到50萬人,産值50億元人民幣,帶動百萬餘人回到家門口就業。

“現在寨子周圍300多個姐妹都回來跟我一起幹了,去年公司營業額有800多萬了。”蔡群眼睛亮閃閃地對記者説。

現在大寨村又變得生機勃勃,家家翻新房屋,建成了手工藝廠和農家樂結合的民族風情一條街,新的小學也蓋了起來。

今年兩會前,蔡群串寨子訪鄉親,就提交什麼樣的議案建議,聽聽鄉親們的意見。

蔡群這次帶上全國兩會的,還是關於“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幫助留守兒童”的相關建議。但這次又有一些特殊:和新華社記者一起用最新的技術製作成AR互動視頻建議,她要把漂亮的苗繡和苗寨,帶到全國兩會上去。

帶著這份還“未解密”的議案建議,帶著寨子裏300多位苗族姐妹的期盼,為畢節市26萬留守兒童和全國的留守兒童,蔡群又一次開始了全國兩會的行程。

   上一頁   1   2   3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