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黃友義提案:關於實施黨政重要文獻外文同步發佈的建議

文章來源: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發佈時間: 2017-03-05 責任編輯: 李福森
+|-

  黃友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

今年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講話中説:“中國人始終認為,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面向未來,很多人關心中國的政策走向,國際社會也有很多議論。”針對世界對我國發展的關注,我們需要更加積極主動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此,建議公開發表的黨和政府的重要文件、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都要逐步做到外文同步發佈。

1.為什麼要實現中國黨政重要文獻的外文同步發佈?

中國的發展令人矚目,今天的世界越來越需要中國發揮領導作用。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例:中文版本發表後,世界各地各界人士不斷有人尋找外文版。但是,我們自己沒有同步發佈,結果由牛津大學一位中國問題研究員翻譯並公佈。在我方正式譯文出版前兩個多月的時間裏,世界各界的參考文本就是這位研究院的譯文。再以2016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為例:2016年5月,素有法國第三議會稱呼的法國經濟社會和環境委員會的外事委員會主任問我們是否有“十三五規劃“的法文版,並解釋説他們正在討論法國政府提出的新工業政策草案,需要參看中國的發展規劃,以尋找合作機會。而“十三五規劃”外文版我們在2016年年底才翻譯出版。再比如: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紀念建黨95週年的講話發佈後,中國人需要外文版對外介紹,外國人需要閱讀外文版,但是誰也找不到全文翻譯的外文版。

以上可見,世界需要及時聽到中國的官方聲音,了解中國的國策。面對國際對中國聲音的需求,面對我們在世界的影響力,已經到了公開發表的黨政重要文獻實現外文版同步公佈的時候了,這是中國的需要,是世界的需要,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聖職責。

2.誰來主導中國重要文獻的翻譯出版?

按照國際翻譯界公認的常規,由於語言翻譯的特點,職業翻譯應該把外語翻譯成母語,而把一國文字翻譯成外文應該是外國人的工作。但是,世界上總有例外。中譯外就是一個重要的例外: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沒有數量足夠的中文好的外國譯者能幫助中國完成這個任務。完全交給外國人,不僅時間上沒有保證,品質上更有問題。比如上面提到的深改決定中“積極穩妥實施大部門制”這句話,由於外國譯者不了解中國國情,給翻譯成“要建設更大規模的部委”,而文件裏減少職能重疊、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本意蕩然無存了。

中國走的是一條歷史上中西方都沒有走過的道路。在對外翻譯領域,同樣要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符合現實的道路。當前,重要文獻的翻譯只能以中國譯者為主,並吸收外國語言專家參與。這也是我們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建設的一個方面。

3.怎麼做到中國重要文獻外文同步發佈?

要做好黨政重要文獻外文版的同步發佈,必須提前翻譯。根據歷史經驗,等中文發佈前一兩天突擊翻譯難以保證品質,不利於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建立。特別是中國的重要觀點、中國因素、中國方案,要讓翻譯人員有足夠的理解和切磋時間。

為此,建議設立一個重要文獻外文同步發佈的國家級長效機制,依靠國家的力量和資源實現同步發佈的目標。可以考慮由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組織領導,從外交部、新華社、外文局、編譯局等單位選拔高級翻譯人員組成一個翻譯人才庫,形成一支高水準的 “快速反應隊伍”,提供必要條件,讓他們儘早介入,快速突擊,達到及時準確地對外解説中國的效果。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