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們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繼續走在世界前列。我們積極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出重要步伐,各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已經基本確立,人民生活水準得到改善,“十三五”實現開門紅。兩會即將召開,經濟領域哪些方面將成為兩會熱議焦點?《經濟日報》通過中國經濟網和兩微一端向廣大讀者收集整理了如下經濟熱詞——
中國經濟新方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挺立潮頭、高瞻遠矚,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科學判斷,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開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實踐,以新的有力作為標注著中國經濟的新方位。
“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2014年5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第一次公開提出“新常態”的概念。“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201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新常態作出了系統闡述。
新常態帶來新速度、新方式、新結構、新動力: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動能轉向新的增長動能。中國經濟系統內部正在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
營改增
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增值稅只對産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避免了重復徵稅。為建立健全有利於科學發展的稅收制度,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支援現代服務業發展,國務院決定自2012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市實施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此後,試點地區和行業範圍逐步擴大。
從2016年5月起,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房地産、金融等4個行業納入試點,使得2016年全年的減稅力度超過5000億元。減稅降費的“組合拳”效果正在企業財務報表中逐漸顯現。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8.5%。全面推開營改增是結構性改革和財稅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大舉措。
脫貧攻堅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作出了新的部署,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績。2013年至2016年4年間,每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都超過1000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個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準,貧困群眾生活水準明顯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
今後幾年,我國脫貧攻堅面臨著十分艱巨的任務。要把深度貧困地區作為區域攻堅重點,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防止形式主義,扶真貧、真扶貧,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紮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要實施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開展督查巡查,對不嚴不實、弄虛作假的,要嚴肅問責。
“一帶一路”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猶如海陸雙翼,助力中國發展,帶動沿線國家共同繁榮。“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一帶一路”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措施,這一倡議來自中國,其成果正在惠及世界。
如今,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一幅歐亞大陸友好合作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共商、共建、共用的理念潤物細無聲。這不僅喚醒了世界對古絲綢之路輝煌歷史的記憶和共鳴,更把中國發展與沿線地區發展聯繫起來。此外,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等國際機構和組織的有關決議或文件都納入或體現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內容;亞投行、絲路基金的設立為“一帶一路”金融合作提供了堅實支撐;中歐班列馳騁在廣袤的亞歐大陸,成為“一帶一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