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6日,李克強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新華社 姚大偉 攝
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參加人大代表團審議、回答記者提問……這些都被看作每年兩會上的“重頭戲”。2013年至2016年,李克強總理每年兩會都會參加政協經濟界、農業界聯組討論,和人大5個地方代表團的審議。
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討論熱點話題,面對面回應人民關切,李克強的講話不僅涉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個維度,也包括未來施力重點,釋放出相關政策走向的豐富資訊。
今年李克強總理“去哪兒”?到各團組都談了什麼?講話傳遞了什麼資訊?梳理髮現,李克強參加了山東、福建、重慶、廣東和新疆這五個代表團的審議,“新經濟”、“動能轉換”、“中國製造2025”、“雙創”等關鍵詞被重點提及,並聚焦改革、簡政放權、民生建設等問題。
“向上突破、破繭成蝶”
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
今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新經濟”寫入其中,提出要“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還多次談到“網際網路+”,提出要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網際網路+”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成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
3月7日,在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李克強妙解“福建”,傳遞“破繭成蝶”發展韻律。福建的發展要“建”字當頭,而對於如何“建”,李克強妙用了福建的簡稱“閩”:“從字形上看,‘閩’就是一隻蟲被框在裏面。要向上突破、破繭成蝶,上面那一個突破‘點’,就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是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突破點,也是實現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目標的重要依託。
在經濟新常態的歷史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打造新動能?在參加他所在的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李克強強調:要推進“中國製造2025”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催生顛覆性新技術,加快新産業、新業態等“破土萌發”,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有序化解過剩産能。
李克強提出的“新經濟”不僅包括通過“網際網路+”等手段培育新動能,同時也包括對傳統動能的改造升級。參加福建代表團全體會議時,他指出,“新經濟包含兩大股力量,一是利用‘網際網路+’、‘雙創’等培育新動能,二是要改造升級傳統動能。”李克強所強調的“培育新動能”,目的是與傳統動能一起打造推動中國經濟的“雙引擎”。
對於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的作用,李克強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有這樣形象的説法:保持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必須“抓關鍵”、“號準脈”,如果説“改革開放”是“關鍵”的話,那麼培育新經濟、發展新動能就是“脈相”。
培育新經濟、發展新動能還需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平臺的推動。李克強以山東省的浪潮和海爾等公司為例,指出要搭建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創客等多方協同的“雙創”平臺,創新生産經營模式,促進分享經濟成長。
在新經濟浪潮中謀求發展,關鍵是抓住機遇。“可以説到處都有機會。不是説80年代挖了第一桶金現在就沒了!還可以挖掘新的第一桶金,新的業態、技術、産業還有著更大的需求,需要我們抓住機遇。”李克強在重慶代表團審議時這樣説道。
“千萬不要小看家政服務,養老服務,這些是朝陽産業。”李克強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毫不掩飾對新型服務業的包容和支援態度。“過去也有保姆,政府也辦敬老院,但沒有成為一種業態。現在出現標準化服務,結合‘網際網路+’,變成一種新型服務業。這是大産業,屬於經濟新動能。”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平臺的有力推動下,新的經濟模式、新的業態不斷涌現,這些“新”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引擎。在這樣的浪潮中關鍵是要把握住機遇,通過創新驅動,培育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簡除煩苛,禁察非法”
力促改革發展、簡政放權
黨的十八大以來,“簡政放權”始終是改革發展的一大高頻詞,也是李克強歷年兩會“下團”時談及的重點話題之一。
“簡除煩苛,禁察非法”,這是總理今年親自加進政府工作報告裏的一句話,意為去掉不方便老百姓辦事的條條框框,政府官員不要輕易去擾民。引述這句出自《後漢書》的名言警語,充分顯示了中央將簡政放權進行到底的決心,要讓改革發展輕裝前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有效需求,簡政放權是“關鍵步”。過去三年,國務院將“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作為推動政府職能轉變、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的“先手棋”。
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李克強指出,要走在促進“雙中高”前列。持續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打破束縛社會創造力的條條框框,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依靠改革開放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簡政”不減服務,“放權”不放責任。李克強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簡政放權並不是“放任不管”,相反要加強“監管”。所謂監管,就是政府要創造一個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不能讓有關係、有門路的人蠻不講理、欺行霸市。必須讓不同市場主體在競爭中受到公平對待。”
時至今日,此項改革已經棋至中盤,總體佈局基本成型,但仍有很大空間。在去年考察廣東給行政審批“萬里長征圖”打叉後,李克強9日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再次提及這張長4米、走完流程需799天的審批圖。有代表説,通過簡政放權,“萬里”如今已變“千里”。總理説,改革還有很大空間,將來要進一步減至“百里”,甚至更短。
從減少公章“旅行”到消減公文“長征”,簡政放權的足跡由點成線。可以看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成為穩增長促改革的堅實基礎。簡政放權之於中國,不僅是審批的減少、權力的下放,是“壯士斷腕”的自我革命,更是政府治理方式革故鼎新的跨越。
“為政之道,民生為本”
著力解決民生“痛點”
“為政之道,民生為本。我們要念之再三、銘之肺腑,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
“兜牢民生底線,加快脫貧攻堅,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關注民生不僅要保就業、增收入,還要推動環保,保障人民健康。”
……
過去的幾天裏,李克強屢次明確提到了民生建設問題。“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解決好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總理深諳此中道理,因此在參加各團審議時給予了高度的關注。
如何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在3月6日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李克強指出,“要把解決好教育、醫療、住房、社保、食品安全等民生‘痛點’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兜牢民生底線,加快脫貧攻堅,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能喝上乾淨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氣,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以實際效果取信於民的施政所向。9日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鐘南山代表提出要理性認識霧霾對健康的危害,並建議制定我國空氣凈化器品質標準。對此李克強説道,“關注民生不僅要保就業、增收入,還要推動環保,保障人民健康。健康也是生産力”。
他強調,“要進一步把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民生上。促進就業特別是大學生就業,為農民工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科學有效應對霧霾等環境污染,提高人民健康水準。
李克強還高度重視新疆地區教育、就業等民生問題。10日參加新疆代表團審議時,會上有代表向總理提出喀什地區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在了解了詳細情況後,李克強總理當即要求聽會的教育部長認真研究解決。他説,“教育是發展和穩定的基礎,也是新疆和全國的希望與未來”。在談及就業問題時,李克強指出,“新疆要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各級政府要為各族群眾創業創新搭建平臺,千方百計促進就業這個最大民生”。
“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於發展。沒有發展就無法改善民生,社會穩定也就沒有基礎。同時,社會穩定也會為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李克強指出,發展是改善民生、社會穩定的關鍵。
民生關係到民心,為民生者得民心。“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使全體人民共用發展成果。”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話語擲地有聲,對人民做出莊嚴承諾。民生所指,國運所繫;民心所向,政之所行。在新的一年里民生建設將更加完善,群眾的獲得感也將進一步增強。(李警銳曲金銘 曹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