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2016全國兩會

七位常委到“團組”:釋放中國信心 為改革者撐腰

文章來源: 人民網 發佈時間: 2016-03-16 責任編輯: 蘇向東
+|-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的審議。 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的審議。 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2016年全國兩會進入尾聲。每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都會參加人大代表團審議、政協界別分組討論。他們與代表委員們互動交流,了解各方情況,部署中央精神,釋放中國信心,一言一行備受關注。

按照慣例,今年兩會期間,他們“走遍全國”。從3月5日至13日,七位常委分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各代表團審議,已經“走遍”全部35個團。他們都説了啥?傳遞了哪些重要理念?記者梳理公開發表的內容發現,常委們談發展、談改革、談選人用人,不僅宣示了重大政策,釋放重大信號,同時也從細微處著手,回應了社會關切。

創新發展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外界密切關注中國將如何破浪前行。七位常委今年兩會期間,七位常委無一例外談到“發展”。

從民建、工商聯委員聯組會,到上海、黑龍江、湖南、青海、解放軍5個代表團,兩會期間,習近平講話內容涉及方方面面,談及“發展”的次數最多。僅3月4日在民建、工商聯的聯組討論會上,談到“發展”超過20次,“發展”高居當日關鍵詞首位。其中,記者統計發現,在連續4年的兩會上,習近平至少10次強調創新發展。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至少在4個場合強調創新,較往年佔有更大比重。

“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於發展。”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6次到“團組”參加審議討論,也在4個場合提及創新發展,其中有5次提出要大力“發展新經濟”。就“創新發展”這一重要內容,張德江談及2次,俞正聲、劉雲山各1次,王岐山在所有場合均提到了發展,3次提及創新,張高麗參加6個團組審議討論,5次提及創新發展。

過去一年,形勢錯綜複雜,國內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繁重,中國取得的成績十分不易。“十三五”開局之年,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當口,今後要怎麼幹?

“新發展理念是方向、是鑰匙,首要的是創新。”習近平5日參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團審議時,道出了破題方式:要抓住時機,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13日,習近平在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在軍隊建設方面強調5個“抓”,首次專題闡釋了“軍隊創新” 。李克強強調,順應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趨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也分別從各自角度提出了要求。

張德江在安徽團強調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增強創新能力;俞正聲強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進程;劉雲山系統闡述發展,指出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按照規律科學地幹;增強問題導向和短板意識抓住關鍵幹;勇於擔當、奮發有為地幹;王岐山提出要創新體制機制,釋放創造活力,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因地施策,張高麗在陜西團指出,以創新引領能源産業發展,鼓勵地方有所作為。

結構性改革

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結構性改革”一詞共出現了10次,成為報告中的高頻詞。對比前兩年的政府報告,“結構性改革”一詞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且僅提到1次,而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則沒有提到。政府在“十三五”時期對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重視度可見一斑。

改革,任重道遠。統計七位常委參加團組審議討論的官方通稿,記者發現,習近平在參加上海、黑龍江、湖南代表團審議時,分別就推進結構性改革發表重要講話。就“結構性改革”這一重要內容,李克強先後在3個“團組”提及;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張高麗也在多個場合提及。

兩會期間,七位常委舉綱張目,擘畫有道,與代表委員共同探討,如何下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手棋”。

3月8日,習近平在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把握好“加法”和“減法”、當前和長遠、力度和節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以銳意進取、敢於擔當的精神狀態,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打贏這場硬仗。李克強9日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持續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打破束縛社會創造力的條條框框,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依靠改革開放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增強問題意識、導向意識,與具體工作結合起來。張德江在吉林團指出,要大力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淘汰過剩産能,促進傳統優勢産業提質增效,加快培育新的增長動力;俞正聲則要求湖北把推進結構性改革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結合起來;劉雲山在四川團強調“要增強問題導向和短板意識抓住關鍵幹”;王岐山要求北京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改革創新抓出實效;張高麗在今年兩會期間,兩次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要加快創新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使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水準。

為改革者“撐腰”

去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習近平在總結過去一年的成績時強調,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是中共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

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和新的要求,今年兩會有一個重大特點是,常委們一致強調,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加強黨的領導。

經濟新常態下,黨的執政環境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唯有切實提高執政能力,優化執政手段,才能更好的發揮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作用,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

今年兩會期間,常委們到“團組”與代表委員們交流,均強調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黨中央的正確領導,要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凝心聚力奮勇前行,強調黨領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

“要保護作風正派、銳意進取的幹部。”在黑龍江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擲地有聲,為敢擔當善作為幹部撐了腰、鼓了勁兒,強調“要保護作風正派、銳意進取的幹部,真正把那些想幹事、能幹事、敢擔當、善作為的優秀幹部選拔到各級領導班子中來”。這無疑給哪些想幹事兒、能幹事兒的幹部吃了一顆“定心丸”。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直言,要“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到“團組”時,也從各個角度對選人用人作出要求,強調選出勤勉敬業的幹部。

治國先治黨,治黨先治吏。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萬事開頭難,開局之年更需廣大幹部真抓實幹。七位常委在兩會期間密集發聲,在選人用人方面,為那些“想幹事、能幹事、敢擔當、善作為”的領導幹部“撐腰”。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