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16日訊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由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指導,國資委新聞中心(@國資小新)、《國資報告》雜誌社主辦,國資委資訊中心協辦,聯合眾多媒體平臺,推出“對話新國企·加油十三五”系列網路訪談。全國人大代表、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趙萍在訪談中表示,目前國內的風能已經從資源勘探發展到設計製造,包括到投資、開發以及商網運營,形成了全産業鏈。
趙萍説,今年總理報告提出要完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發展扶持政策,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十三五”規劃徵求意見草案也提出要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
趙萍指出,十年間,中國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風電産業,並實現國內風電裝機突破1億千瓦的目標,預計2020年將突破2億千瓦。趙萍説,從近三年來我國新增風機的裝機容量看,風能已經超過了核電,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後的第三大類能源。
去年年底,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和瑞典企業簽訂了一項風電設備成套供貨和相關服務合同,將中國企業的風電設備賣到了歐洲市場。趙萍介紹,早在2014年,該公司已與瑞典的SKAB公司簽訂了布萊肯風電三期合同,合同包括發電機組的安裝、調試以及質保期內的運營和維護等技術服務內容。這個項目標誌著中國本土企業自主設計開發的機組開始推向歐洲市場,表明我國的技術及設備已經接近國際水準。
國家能源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2015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接近3300萬千瓦,幾乎達到了全球新增風電設備裝機容量的一半。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國內棄風現象依然嚴重,2015年,我國風電的平均棄風率攀升至三年來的最高水準15.2%。趙萍認為,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影響了電力需求的增長,同時,電網的佈局、定價政策,以及利益分配等,也都會影響到發電效率,但最根本的,還是儲能技術的滯後。
“特別像風能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如吉林、新疆、甘肅等,去年年利用小時數最低只有1390小時,遠遠低於國家最低限度的2000小時。這會影響到業主的效率,也影響到他們對風電設備投資的積極性,進而造成對國內風電市場發展的影響。”
“對於風電的前景我們是充滿信心,但也有很多問題,‘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趙萍表示,中國的能源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市場低價、無序競爭,以及資金鏈上的三角債問題,嚴重影響了國內風電産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