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題:2.5産業,催生幾多發展新機遇?——代表委員評説産業融合新業態
新華社記者于佳欣 吳雨 商意盈
隨著産業融合加快,傳統的一二三産業分類界限逐漸模糊,由此延伸出一批新産業,生産性服務業就是其中之一。這一産業因介於二三産業之間,被形象地稱為“2.5産業”。
這一新業態將催生哪些發展新機遇?記者就此採訪了兩會上的代表委員。
2.5産業,異軍突起的增長極
“促進生産性服務業專業化”“推動製造業由生産型向生産服務型轉變,引導製造企業延伸服務鏈條”……“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體現了服務業和製造業融合發展的趨勢。
“‘2.5産業’的出現順應了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趨勢。”全國政協委員、民銀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幫喜認為,服務業和製造業融合加快,催生出新的産業。
蘇州匯川技術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企業,通過自主創新的控制技術,為客戶提供綜合産品與解決方案。公司業務之一就是為當前諸多生産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工業變頻器,經營規模迅速擴大。
全國政協委員、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認為,在服務業佔我國GDP“半壁江山”的背景下,生産性服務業發展前景巨大,有望成為我國未來經濟增長極和全球産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生産性服務業會帶動一系列相關新興産業的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説,如動力電池研發投入加大和電池性能提升,會帶動機器人和無人機等行業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發達國家的服務業約佔GDP的70%,它的生産性服務業又佔服務業的70%。而據一些機構估計,我國生産性服務業佔GDP比重約為15%。
徐冠巨指出,如果我國生産性服務業佔GDP比重提升10個百分點,就有12萬億元的增長空間,並由此可以帶來2500萬人的就業。“所以生産性服務業是一個巨大的蛋糕,更是我們經濟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