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2016全國兩會

代表委員熱議“十三五”主要指標

文章來源: 半月談 發佈時間: 2016-03-13 責任編輯: 李福森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綱要)在兩會上公佈,提出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這些指標以可量化的形式,明確了未來5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目標,在兩會上引起代表委員的熱議。尤其是一些新增加的指標,集中體現了“十三五”時期五大發展理念的要求,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和人民群眾的呼聲,得到代表委員的認同和肯定。

  新增“創新驅動”類指標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共有25項,歸屬4個大類,分別是“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資源環境”。與“十二五”相比,在指標總量上多一項,更重要的是,增設了“創新驅動”類指標。

“綱要不但專辟一篇詳解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而且把創新理念融入諸多方面,可見國家對創新的重視。可以預見,在國家一系列舉措下,創新的難點痛點將逐步突破,經濟將加快實現動力轉換。”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李路説。

在“創新驅動”類指標中,“科技進步貢獻率”一項尤其引人關注。“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反映創新驅動的一個主要指標,超過60%是創新型國家的標準。”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劉志彪説。2015年,我國的科技進步貢獻率是55%,到2020年,要達到60%。

“以前,我們以生産原料藥和仿製藥為主,走的路非常艱苦,市場就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主要原因是沒有自己的智慧財産權。”全國人大代表、石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東晨説,企業要發展得好,還是要加大研發投入,依靠科技進步。

蔡東晨介紹,2006年,石藥集團通過技術創新,提升咖啡因生産水準,使該産品佔國際市場的份額由10%提高到現在的85%,戰勝了荷蘭帝斯曼、德國巴斯夫等8個國際競爭對手。整體上,石藥集團也由原料藥和仿製藥佔企業産量的70%,變成創新藥佔70%。

“網際網路普及率”快速提升

“網際網路普及率”是“創新驅動”這一大類中的一項,也是一個新增加的指標。它包含兩方面:一是“固定寬頻家庭普及率”,將由2015年的40%提高到2020年的70%;二是“移動寬頻用戶普及率”,由2015年的57%提高到2020年的85%,提高幅度都很大。

“提高網際網路的普及率,不僅因為網際網路本身已成為主導性産業之一,而且因為它在許多行業中都發揮著關鍵作用。”劉志彪説。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匯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沃偉東也認為,經濟轉型發展,網際網路是一個關鍵。因此,必須加速普及網際網路基礎設施。

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人。網際網路塑造了全新的社會生活形態,“網際網路+”行動計劃不斷助力企業發展。“十三五”期間,這一趨勢還將深化,網際網路將引領更多領域實現“創新驅動”。

正因為如此,綱要專辟一個篇章,對“拓展網路經濟空間”進行部署,長達5頁多。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馬化騰説,這是在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網際網路+”之後更深入、更全面的提法,説明國家層面越來越重視“網際網路+”以及分享經濟,移動網際網路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會把潛在的巨大生産力釋放出來。

突出提高城鎮化的含金量

“十二五”規劃中,城鎮化的指標只有“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一項,而在“十三五”綱要中,則對“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出了明確要求,即到2020年達到45%。

綱要提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勵機制,推動更多人口融入城鎮。

劉志彪説,城鎮化率指標,一個是用戶籍人口統計,一個是用常住人口統計,但常住人口中有不少沒有戶籍,他們享受不到與市民平等的公共服務,比如就學、醫療、養老等,很難真正融入城市。

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56.1%,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還不到40%。“戶籍是有含金量的,這主要是指公共服務。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説明我們城鎮化水準的提高,是內涵和含金量的提高。”劉志彪説。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總公司七建集團公司勞務領包隊隊長康仁説,農民工期望在戶籍限制有序打破過程中,居住證能讓他們和城市居民享受無差別待遇,包括教育、醫療等各類公共資源的共用。

“民生福祉”新增脫貧等指標

在“民生福祉”這一大類指標中,新增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指標最受關注。這兩個指標的屬性均為“約束性”。需要説明的是,所有指標都有其屬性,共兩種:預期性和約束性,前者是一種指導、一種導向,後者則帶有強制性,要求必須完成。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長郭建群認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等約束性指標的出現,以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再減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都體現了黨和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心。

“扶貧攻堅不僅是一場必須要打的仗,而且是一場必須要打贏的仗,約束性指標的意思很清楚,即面對這項任務不能退縮,必須往前衝,必須取得勝利。”郭建群説。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龍潭河鎮黨委書記向平華表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這個指標的提出,表明瞭黨中央、國務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堅定決心。這一強有力的要求,將督促各地按時完成脫貧任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廣安市委書記侯曉春認為,精準扶貧盯著農村,同時也不能忘了城市,要把城市扶貧與農村扶貧擺在同等位置,同步實施,確保全面小康一個也不掉隊。“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指標的提出正體現了這樣一個目標。

“耕地保有量”5年不減少

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國“耕地保有量”指標是18.65億畝,這與2015年的數值一樣,表示未來5年耕地1畝也不能減少。全國人大代表、長沙市副市長何寄華説,這個指標的設定,意味著未來5年我國耕地保護仍然不能有絲毫放鬆。

“我認為這個指標體現了綠色、創新等發展理念。綠色發展,就是不能像以前那樣通過過多投放土地,甚至佔用耕地,來實現産能的擴大,而是科學地、高效地利用土地。創新發展,就是改變過去那種粗放的發展方式,通過創新,實現集約發展。”何寄華説。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所長吳金水認為,這意味著耕地保護的力度進一步加大。黨中央提出要藏糧于地,加強對耕地的保護,對保障糧食安全來説是一件大好事。未來5年,發展經濟,推進城鎮化,都會給耕地保護帶來挑戰,綱要設定的這個指標,相當於一個“緊箍咒”,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

對於耕地1畝不減少,建設用地從哪來的問題,代表委員們認為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開源,可以通過新建和改造灌區等措施,新開發部分耕地,通過佔補平衡,獲得新的建設用地。還有一些僵屍企業、落後産能被淘汰後,也可以清理出部分建設用地。二是節流,比如推廣多層廠房,實現集約化用地。三是整合,一些棚戶區改造後,土地也可以盤活再利用。

“資源環境”指標更貼近群眾

綱要在“資源環境”這一大類指標中,新增了“空氣品質”“地表水品質”等更加貼近群眾的指標,尤其把社會特別關心的PM2.5濃度下降囊括其中,既體現了綠色發展的理念,也回應了百姓呼聲。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秦大河表示,霧霾主要是人類活動排放造成的,排放源很多,就全國來説煤是最主要的因素。每年冬季取暖季,東北到華北大面積的霧霾增加就是例證。“到2050年煤作為能源比重仍會在50%左右,因此煤的清潔利用是關鍵。”

在“空氣品質”指標中,“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也有明確規定,即到2020年,該比率必須超過80%。全國政協委員、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説,這是有關部門經過逐個城市調研和論證作出的指標,必須要完成。

同時,吳曉青也坦言,完成這一目標“要付出艱苦努力和艱辛勞動”。他説,要把這80%的目標責任細化落實到各級政府,把每年完成指標任務情況列入政績考核,完不成要追責;要嚴格環境執法,讓全社會公開監督。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中鼎控股集團董事夏玉潔認為,環境資源破壞起來很容易,修復卻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需付出巨大代價和成本。因此,“資源環境”大類中的10項指標,都是約束性的,體現了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的堅定決心。(采寫:高遠至何晏 鄭明達 周楠 劉巍巍 王昆)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