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2016全國兩會

【V觀兩會】代表委員議兩會熱詞——協調發展

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網 發佈時間: 2016-03-12 責任編輯: 黃富友
+|-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五大發展理念;“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指出,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9次提到“協調”一詞。協調,作為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兩會期間也是代表委員們熱議的高頻詞彙。今天,中國經濟網小編為大家梳理關於“協調”代表委員都説了些什麼?

郭金龍:疏解非首都功能 補齊生態環境短板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表示,要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高水準建設行政副中心,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著力補齊生態環境短板,認真籌備2022年冬奧會,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努力在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上取得重大進展。

胡春華:堅定不移推進粵東西北地區協調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表示,堅定不移推進粵東西北地區協調發展,增強發展的整體性。要繼續扭住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産業園區建設、中心城區擴容提質“三大抓手”,加大對口幫扶力度,進一步改善粵東西北地區發展條件。

徐守盛:進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區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表示,從湖南的實踐看,區位優勢由“不東不西”加速向“一帶一部”轉變,産業結構由“中低端”加速向“中高端”邁進,發展動能由“傳統動能”加速向“新興動能”接續轉換,以脫貧攻堅為重點的民生工作由“大水漫灌式”加速向“精準滴灌式”轉變。徐守盛代表提出兩點建議:進一步加大對地方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支援力度,進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區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

周建琨:因貧施策拔“窮根”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安順市委書記周建琨表示,“精準扶貧怎麼才能‘精準’,關鍵是要因貧施策、因戶施策,靶向瞄準,路子對了才能拔掉‘窮根’”他認為,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與當地的資源稟賦有關,如果發展方式與資源稟賦不匹配,矛盾會越來越突出。當前脫貧攻堅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要因地制宜找準特色産業,尤其是生態脆弱的貧困地區,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要把“生態保護+産業發展”作為扶貧新模式,通過發展林下經濟、旅遊産業、休閒農業等綠色産業,打造一村一品,促進生態保護與扶貧開發的良性互動,使貧困地區在保住青山綠水的同時,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黃俊:協調發展是決戰制勝的要訣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開發銀行行務委員黃俊表示,“下好‘十三五’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決戰制勝的要訣之一”。他認為,樹立落實協調理念,一個重點就是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沒有農村的小康,沒有欠發達地區的小康,就談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樹立落實協調理念,還要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如果只盯著經濟數據的起伏漲落,忽視社會進步和人民群眾真實的幸福感、獲得感,就會透支社會發展潛力,發展就難以持續。

沈仁康:協調促進商業銀行更好轉型

全國人大代表、浙商銀行董事長沈仁康表示,對銀行業金融機構來説,“協調”要求商業銀行在轉型過程中把握好規模速度和品質效率的平衡,業務創新與風險管理的平衡,傳統業務與新金融業務的平衡以及金融普惠與商業可持續性的平衡。

麼志義:實現京津冀産業有效對接

全國人大代表、唐山三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麼志義表示,“京津冀三地資源稟賦各異,實現協同發展,産業有效對接是關鍵。”他建議,三地應深化産業分工,構建基於各地比較優勢的産業鏈,促進區域産業協調發展。具體而言,河北在京津冀區域中,可在資源深加工産業和農業上著重發力。河北工業發展基礎較好,應主動與北京實現相關産業的對接。對於京津而言,大規模發展農業、養殖業不現實,河北可借助京津的農業、養殖業技術研發優勢,形成糧食蔬菜供應基地,實現優勢互補和産業分工。

關愛和:補上中西部人才短板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大學黨委書記關愛和表示,“缺乏創新型人才,是中西部地區發展的一個短板。推進區域協調發展,要補上中西部人才短板。”他建議,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力度,應根據區域發展的需要對高校佈局進行合理調整,將中西部地區基礎好、實力強、有帶頭示範作用的高校納入國家重點建設範疇。另外,中西部地區要把人才戰略作為優先戰略,優化發展環境,從而改變優質人才短缺現狀。

江南:協調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新格局

全國政協委員江南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在吸納更多農村人口進城落戶定居的同時,讓留在農村的人口安居樂業,並吸納更多城市人口到農村休閒居住,增強農村的活力。進城有進城的好,下鄉有下鄉的樂,這樣形成了優勢互補、相互依存的城鄉一體化生産生活格局。”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