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午,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答記者問。中國網 高聰 攝
中國網3月11日訊(記者 郭永國)11日上午,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在回答記者提出的關於霧霾治理的問題時,陳吉寧表示去年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74個城市PM2.5年均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1%,美國NASA衛星也觀測到中國的東部和中部地區出現了顆粒物的降低。
陳吉寧説,“今天天很好,我以為記者問的第一個問題不會是和大氣有關的問題。我們確實到了一個階段,大家看到去年年底三次大範圍、長時間的重污染天氣,今年1、2月份,一直到3月份又出現了很多藍天,有一種冰火兩重天的感覺。到底怎麼看?也有人問這個問題,到底是人厲害還是風厲害?”
污染治理有三個階段
陳吉寧表示,污染治理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污染的排放量超過環境的容量,這個階段付出再大的努力也只能見到很小的效果。這個階段也可能是我們對污染的原因沒搞清楚,治理的效果就不佳,也見不到效果。
第二個階段,我們持續地治理,但是我們受到很多自然的邊界條件的影響,比如風速、濕度、降雨等這些自然邊界的影響,會出現波動,有時候好就達標,有時候又會比較重。特別是在極端天氣情況下,這個表現就更為突出。比如去年年底我們受到強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大家可以看三個重要的數據:一是風速。大概風與往年相比減少了5%左右。二是濕度增加了20%,濕度越大越容易反應。三是混合層的高度,像今天這樣的好天,混合層的高度在1000到1500米,極端天氣混合層高度會壓到100米、200米這樣的水準。所以我們在這一過程中,會受到這些邊界條件的影響,表現出不同的環境品質。
第三個階段,我們進一步的治理污染排放,不再受這些氣候條件、水文條件、邊界條件的影響,我們就把環境問題解決了。目前中國大氣環境治理正處在第二個階段,走向第三個階段。另外,我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來解決我們污染排放的問題、霧霾的問題,全面落實大氣十條,從結構減排、産業結構調整、控煤到汽車污染的控制,包括秸稈焚燒、揚塵等,採取了大量的措施,用硬舉措應對硬挑戰。
74個城市PM2.5年均濃度同比降14.1%
陳吉寧表示,用三個數來看是不是取得了我們所期盼或是我們所預測到的變化。一是優良天數,二是重污染天數,三是全年的PM2.5濃度。從大氣十條實施以來,這三項指標都在發生積極的變化。我們能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改進趨勢。比如去年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74個城市PM2.5年均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1%。美國NASA衛星也觀測到中國的東部和中部地區出現了顆粒物的降低。
“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之中,在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中取得這樣的進步是很少有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到,去年珠三角整個區域全年的PM2.5濃度達標,當然珠三角中還有一些城市沒有達標。今後幾年是否可以穩定地達標,還要給一點時間。但畢竟像跳高一樣,我們在一個重點地區終於達標了,終於摸到了桿,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增加了我們治污的信心。”
“大家可以看,珠三角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學術界開始系統地研究這個問題,之後開始産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加大污染治理,十幾年的時間取得了今天這樣一個成績,這也增加了我們解決霧霾的決心。所以我們只要堅持下去,一步一步走下去,我們是可以很好地解決我們的問題。”
他説,“我也做過對比,比如中國今天的大氣污染問題、酸雨的問題我們解決得比較好了。現在我們酸雨的水準同最差的時候相比,最差的時候是上世紀90年代,我們國家30%左右的面積受酸雨影響,今天已經回落到不到10%,大概8.8%這樣的水準。一次性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現在解決得比較好。我講解決得比較好,是跟發達國家相比,我們比他們解決得早,比他們解決得好。我相信,霧霾的治理,我們也會做得好,我們的發展也會更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