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2016全國兩會

北京大學校長:北大農村學生比例逐步回升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網 發佈時間: 2016-03-11 責任編輯: 李雲鵬
+|-

在北大27年的林建華,曾推動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從校內其他院係招生,培養複合型的新聞學生,這一計劃剛付諸嘗試,隨著林建華調任重慶大學,加上其他多種原因,就沒了下文。

重返北大1年多,被稱為“改革校長”的林建華,正重啟曾經的想法。

這一次的改革計劃,不僅涉及跨學科跨院係的專業設置、鼓勵學生在院係間自由流動,還包括教師人事制度、管理層面的去行政化等改革舉措。

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接受南都記者專訪。

採訪中,林建華多次談及“淡定”。他認為,做學問要“淡定”,做人也要“淡定”,要拋棄社會浮躁,不去想頭銜之類的東西。而對於外界有關他的爭議,他也同樣以“淡定”待之:“你覺得自己做的是對的,就不怕別人説什麼”。

●談教學改革

讓學生自主轉院係“倒逼”教授上好課

南都:您回到北大後,提出著名教授要以給本科生上課為榮,有具體舉措嗎?

林建華:怎樣處理好科研和教學的關係,是挺有意思的。

學校制定了很多政策,要求老師必須上多少課,但這不是本質的,作用也有限。這個事情真正的動力在院係,如果院係感覺到教學是關係到自己的生存和聲譽的,院係就會要求老師去做。所以我們打算從今年秋季新生開始,允許學生在學部內自由轉專業。讓學生流動起來,督促院係把教育做好。

南都:院係能做什麼?

林建華:院係會感覺到壓力,如果一個院係由於教學品質不好,一些學生轉走,院係會感覺有壓力,就會想辦法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督促教授把課上得更好。讓學生選擇的更深層含義是調動學生的潛力,只有找到自己內在的興趣,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進去。

南都:現在名教授給本科生上課情況怎樣?

林建華:北大著名教授上課的比例相對還是比較多的。但只是上課還不夠,要想盡一切辦法把課上好。

北大的研究機構中有很多好的學者,如林毅夫、程和平等,他們一直希望能參與本科教育,但因為本科教學在院係層面安排,研究機構還不能有本科教育。

學校正在推動在本科設立跨學科、跨院係的專業,培養學識寬闊、基礎紮實的複合型人才。元培學院與政府管理學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和哲學系聯合,設立了“政治、經濟與哲學專業”,人文學科設立了“古典語文學”,自然科學領域有古生物、整合科學等。學校將鼓勵院係、研究機構和教師建立更多的跨學科教育項目。這樣就可以把教師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會有更多的優秀學者關注本科教育,使學校的本科教育變得更加生機勃勃。

●談教育均衡

國家教育資源需更合理區域分佈 取消985、211的説法沒有道理

南都: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出重點高校面向農村的招生規模要繼續擴大。近年,北大在農村的招生情況怎麼樣?

林建華:有學者曾經做過一個研究,將北大和蘇州大學建校以來所有學生檔案數字化,然後和美國哈佛的生源情況做對比。結果顯示,1949年前北大的學生主要是富有階層;解放後工農子弟學生增加很多,有30%-40%,“文化大革命”中工農兵大學生更多。引入高考機制後,農村學生的比例逐年下降,近幾年又在逐步回升,尤其是國家實行了擴大向貧困地區招生的計劃等。

據我們了解,現在北大本部農村戶籍學生大約佔15%,家庭比較貧困學生的比例更高一些。這個課題研究的結論是,中國通過教育實現社會階層流動的情況,比美國好一些。

南都:有地方大學校長尤其羨慕985、211高校,認為高校資源分配不平衡。

林建華:我們的教育資源的佈局的確不均衡,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看。

高等教育本質上是區域性的,大學對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如果把中央財政支援的大學做一個全國的分佈地圖,你會發現中央財政支援的高校分佈很不均勻,比如在河南省等幾個省就一所都沒有,當然,全國的博士點等教育資源的分佈也很不均衡。實際上,教育資源應該按區域進行合理佈局,有人就有受教育的需求,社會經濟要發展就需要有人才支撐,國家的教育資源需要更合理的區域分佈。

南都:有人呼籲乾脆取消985、211,更有利於平衡。

林建華:這種説法是沒有道理的。剛才講區域發展要求教育資源的均衡,從另一個方面看,國家競爭能力的整體提升也需要一批世界水準的研究型大學。事實上,大學應該有各不相同的定位和目標,現在,全國範圍內高水準研究型大學還是比較少,中央財政重點資助,儘快提升教育水準和創新能力是很必要的。如果把錢全部平均分配、吃大鍋飯,肯定是搞不好的,這一點德國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關注。

●談做學問

要拋棄社會的浮躁不要去想頭銜這些東西

南都:去年北大校友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您也去看望了,您和她熟悉嗎?

林建華:不熟悉,但學校的一些做科學史的老師一直都很關注她。對她本人,我很欽佩,年事已高仍然關注抗瘧疾藥的發展,很不容易。

南都:您和屠呦呦的非院士身份很受外界關注,對此您怎麼看?

林建華:做事做人做學問都要淡定,要拋棄社會的浮躁,不要去想頭銜這些東西。

讓老師安心做教育做學術,需要有一個穩定的學術體系和學術環境。我們現在各種頭銜獎勵比較多,把學校既有的學術和人事體制搞亂了,使一些人總盯著這些頭銜,而不能真正把心思放在學術上,放在學生身上。

南都:去浙大前因為“非院士”被抵制,您是怎樣的心情?

林建華:當時重慶大學在做綜合改革方案,又遇上畢業季,比較忙,沒時間上網看,所以網上炒作的東西沒怎麼看,我得到的都是別人轉述的二手資訊了。這樣也很好,我想做人還是要淡定一些,只要你自己覺得對,是有意義的,就不要管別人説什麼。

●談高校反腐

很難想像一個充滿物欲的地方能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南都:您在浙江大學時,有人涉嫌腐敗被查,您對高校反腐有什麼感觸?

林建華:大學的確存在一些腐敗和違規現象,但相對而言,大學還是比較廉潔的地方。但大學是培養人的地方,幹部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下一代,因此,大學是不允許有任何不良風氣和文化的。我很擁護中央八項規定和現在這種做法,從小事抓起,明確底線。

南都:之前底線不清楚嗎?

林建華:過去,有些事情或則沒有明令禁止,或者有制度但沒有嚴格執行,使一些人有機會去做這些違規的事情。當存在灰色地帶的時候,人們會越走越遠,最後就觸碰了底線。現在,八項規定使底線更加清晰了,當然,學校還要結合實際,完善各項制度和規定,包括科研經費管理。我對學校文化氛圍的改善還是很有信心的。

南都:去年也曝出北大有院長兼任獨董的事。

林建華:現在都按要求退出了。實際上,在企事業單位擔任兼職或諮詢,對學校發展是有一定好處的,可以提升學校在這個領域的聲譽。但這些兼職行為需要做相應的管理和規範。學校對幹部和教師的基本要求是不能與學校利益衝突,任何兼職都不能影響在學校的本職工作,並且要接受學校的管理和監督,應當經學校批准後才能從事兼職活動。國外大學都有類似要求,如兼職不能超過工作的五分之一。

南都:在劃底線、防止腐敗方面,北大做了哪些工作?

林建華:學校黨委主要負責這方面工作,行政方面重在制度建設。我覺得,我們要把反腐倡廉看做是學校發展的一種內在需要。我們要建設一流的大學,這樣的學校,學術和教育當然應當是一流的,但文化也必須是純潔的,很難想像一個充滿物欲的地方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因此,我們應當借中央大力提倡反腐倡廉的機會,來純潔我們的空氣和氛圍。

另外,學校的制度不僅是用來懲罰人的,更應該是教育人的。我們要把制度的價值觀和理念講清楚,這樣大家執行制度就自覺了。老師身份有三個含義:一是老師,要遵守師德師風;二是學者,要遵循學術規範;還有是學校的僱員,不能做任何與學校利益相衝突的事情。我們把這樣的原則講清楚了,制度執行就自覺了。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