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張小濟在全國政協經濟界小組討論會上(吳瓊靜攝)
中國網3月10日訊 (記者 于亞男)“一帶一路”戰略是“十三五”規劃的重點,對推動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供給側改革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張小濟在接受中國網專訪時表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應該把握好沿線國家的投資機遇。
張小濟認為,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許多國家市場規模偏小,經濟收入較低,目前我國和這些發展中國家存在較大的貿易順差。加之全球經濟形勢低迷,在原有的産業結構下我們與他們發展雙邊貿易確實存在不少困難。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年齡結構比較年輕,有較好的待開發的資源,雙方在産能合作方面潛力大,在投資領域更是有很大的發展機遇。
對於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一帶一路”, 張小濟坦陳,過去我們同這些國家合作,更多看重的是油、礦等資源,但這樣的貿易合作缺乏後勁,並非長久之計。
他提出,近兩年我國對外投資增長很快,可以通過投資把我們的一部分産能轉移到“一帶一路”沿線供給能力不足的國家,就地取材做成製成品,再進口回國。這樣不但能促進當地就業,緩解我國産能過剩的現狀,貿易往來的可持續性也會增強,是一種合作共贏。
根據商務部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合計148.2億美元,同比增長18.2%。
在張小濟看來,“一帶一路”沿線的一些國家農業條件很好,但是因為缺乏種植、生産、加工的能力,當地資源沒有被利用起來。這種眼前存在的問題,換一種積極的角度,就是未來合作的潛力。鋻於我國實施農業保護政策,直接從這些國家進口農産品原料有一定困難,但是進口製成品情況就會大不一樣。
“比如哈薩克這個國家”,他舉例道,“當地出産的番茄可以用來做番茄醬,但他們可能不具備生産罐頭瓶的能力。如果能利用好當地的農業資源,輔以我們的資金、技術支援,就可以把肉類、蔬菜等在當地加工成食品,我們再進口到國內,這是有很大可行性的。”
採訪中張小濟還表示,“十三五”期間“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和落實要注意循序漸進。他説:“總理的報告強調要紮實推進,我覺得‘紮實’二字用得非常好,意思就是要避免操之過急。貿易量的增加要靠我們的投資在當地形成生産能力才能上去,所以説雙方的合作是個長期戰略,必須穩紮穩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