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不為”導致慵政懶政怠政,一些官員“只表態不表率、只挂帥不出征”……這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們“憂心”的現象。對此,代表們紛紛把脈問診,對“為官不為”病疴開出三劑“藥方”。
藥方一:高懸監督利劍
媒體監督,是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海口市長倪強的“治懶妙招”。他介紹説,如該市一檔電視問政欄目《亮見》,重點監督在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和推諉扯皮的相關部門和責任人。
“每期欄目都是市級領導帶著各區及部委辦局‘一把手’一起參加,坐在臺上與市民面對面,現場向全市直播。”倪強對中新社記者説,監督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構建了全媒體監督機制和常態化監督問責機制相結合的模式。
《亮見》五期欄目已曝光問題24起,131名相關責任人被問責,21名主要負責人現場承諾整改,辦結率100%,通過樣本倒逼“為官有為”。
“官員的壓力大了,作風變了。老百姓則信心足了,點‘讚’多了。”倪強説。
全國人大代表孫建博還建議,應該繼續織密監督網路,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監督、紀委巡視監督等體制內監督方式,構築監督“為官不為”的“天羅地網”。
藥方二:加大責任追究
“健全督查問責機制,堅決整肅慵政懶政怠政行為,決不允許佔著位子不幹事。”翻開政府工作報告,問責“為官不為”已寫進了2016年政府重點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曹金萍表示,作為國家幹部,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不履行法定職責,造成嚴重後果的,可能涉及瀆職犯罪,一定要進行嚴肅查處”。
來自香港的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認為,反腐正紀是很好的“過濾器”,將一些“為官不為”的官員過濾出去。
她認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正加快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構建更為完善的反腐敗法律規範體系,這將助力從根本上祛除“為官不為”的“變相腐敗”。
藥方三:完善考評機制
“幹與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這樣的考評機制無疑是鼓勵‘為官不為’。”來自浙江一家企業的全國人大代表丁列明説。
在他看來,應當不斷完善“360度”國家幹部考評機制,“在浙江,相關行政部門每年都會向企業發放問卷調查,徵集我們的意見建議”。
“消除為官不為,就要讓能者上、庸者下”,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劉峰建議,要構建整治“為官不為”的長效機制,要全面建立政績“臺賬”,讓官員升遷貶謫做到“有賬可查,有據可依”。
“保護作風正派、銳意進取的幹部,真正把那些想幹事、能幹事、敢擔當、善作為的優秀幹部選拔到各級領導班子中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為各級官員鼓勁打氣。
孫建博認為,高層表態是選賢任能的“指揮棒”,將激勵廣大官員“為官有為”。(記者蔣濤 王子謙)
點擊查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