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2016全國兩會

教育部長袁貴仁回應教育改革和發展十大熱點話題

文章來源: 中國網 發佈時間: 2016-03-10 責任編輯: 王夢澤
+|-

3月10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就“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中國網3月10日訊(記者 郭永國)3月10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就“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本次發佈會,袁貴仁回應了涉及當前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系列熱點話題,包括義務教育年限、BBC紀錄片、高校改革、留守兒童、校園暴力等等。他除了認真回答這些問題之外,還回憶了自己作為一名民辦教師的往事。

十三五期間我國義務教育仍然為9年

袁貴仁表示,中國教育發展總體水準已進入世界中上行列。這個判斷的主要依據是以下幾項關鍵數據:第一,學前教育毛入學率為75%,達到世界中上收入國家平均水準。第二,小學凈入學率99.9%,初中毛入學率為104%。中國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超過世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準。第三,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8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0%,這兩項都高於世界中上收入國家的平均水準。

義務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基本教育制度安排,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存在幾個義務教育的模式。“我們不延長九年義務教育,把重點放在把義務教育辦得更好。在“十三五”期間我們義務教育仍然是九年,但是我們的普及是大大延伸了。”

對高中全部實行免費表示支援和贊同

袁貴仁説,有些地方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高中全部實行免費,甚至對學前一年也實行免費。“作為教育主管部門,我們表示非常支援也非常贊同。而且大家可能還注意到,宣佈高中和學前免費的還主要是欠發達地區,為什麼?我想這些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們是有戰略眼光的,不僅要滿足學生上學的需要,更是要通過對這些學生免除學費,使他們家庭脫貧,使他們學生為一生的成長打下一個基礎。所以,免費是民生一個重要的內容,也是我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全面脫貧的重大舉措,所以借此機會,我向有關地方的省委省政府部門的這個決策表示由衷的敬佩。學前和高中不是義務教育,但是我們都在延伸普及的年限和範圍。”

擇校熱意味著義務教育的資源配置不均衡

袁貴仁説表示,均衡就意味著教育資源、師資配備、教育水準應當基本差不多,在這裡要實現學前教育均衡和高端學段均衡將是一個難題。為什麼義務教育普及以後現在還有擇校熱,還要劃片?那就意味著義務教育的資源配置還不均衡。“可以想見,如果我們現在把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都納入義務教育,均衡的配置就是很大的難題。”

辦好農村教育 關鍵在教師

袁貴仁表示,自己過去曾經在農村學校當過老師,既當過公辦老師,也當過民辦老師。“中國農村教育是我們的短板,辦好農村教育,關鍵在教師。這麼多年來,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免費師範生教育,比如特崗計劃,比如國培計劃等等,這些都在不斷提高著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水準和農村教育的水準。”

“我對鄉村教師充滿了感情,我對他們的一些艱苦的環境、比較欠缺的條件,我深有感受,我願意為中國的農村教育,特別是中國的農村教師,盡最大的努力,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我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我們會把鄉村教師隊伍建好,會把農村教育辦好。”他説。

BBC關於中國教育的紀錄片引發深思

在回答記者提出的關於BBC拍攝的關於中國教育的紀錄片的時候,袁貴仁表示2009年和2013年,中國上海學生參加OECD組織的PISA測試,兩次均獲世界第一名,這件事情引起了世界許多國家對中國基礎教育的關注,對中國教育的興趣,特別是中國是怎麼組織教學使他們取得這樣的成績,也由此引發了關於中外教育模式對比的討論。

“BBC這個片子拍的內容如何暫且不論,但是它確實引發了人們的深思。”他説,“我們應當立足中國大地,弘揚我們的優秀文化傳統,同時我們應當虛心學習借鑒各國有益的、成功的教育做法和經驗,由此把中國的教育辦得更好,由此也對世界教育作出中國的貢獻。”

中國高校的轉型是教育供給側改革

袁貴仁表示,中國高校的轉型發展,實質上是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的高等教育結構不合理,表現在培養理論型、學術型人才的學校比較多,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學校比較少。

從培養理論型人才轉到培養技術、技能型人太,來適應當前經濟轉型的需要,來適應我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就是轉型的目的。轉型的關鍵是調整專業設置,因為設置專業,可能有的學校專業貴的設的少,要花錢,包括工科、理科,相對文科成本就比較低,這個結構就是和國家的經濟結構、産業結構不盡匹配,所以轉型的首要內容就是要調整專業設置。

他説,轉型的真正核心是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人才和學術型人才是有所不同的,“通俗一點,科學家和工程師有共性還有個性”。推進的辦法就是試點推動,典型示範。

高考一張卷有安全風險 現在説還為時尚早

在發佈會上,有記者表示,“代表委員們呼籲的全國高考一張卷,您認為這個可以有嗎?如果可以有,距離我們有多遠?”

袁貴仁表示,新中國成立之後,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全國一張試卷的情況,但是這個情況從十幾年前進行了改變。分省命題,也為了防止全國一張卷子安全風險,“這個大家都知道,一張卷子一旦被泄密之後,那整個考試,每年上千萬的考生得重考,這個風險壓力是很大的。”

“將來會不會過渡到一個命題中心,使用一份卷子?我認為這個將來要由實踐來提供答案。也可能將來26個省選擇國家命題中心的,也可能選擇另外一個省的命題中心的,所以我想這個事情我現在説還為時過早,這個問題我今天不能給你一個確切的答案,我只能告訴你一個現在的狀況和我們準備採取的辦法,就是要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比較,最後拿出一個更加適合我們促進公平、科學選材的考試命題辦法。”他説。

教育部門將下更大功夫關愛留守兒童

談到留守兒童留守,袁貴仁表示,留守兒童是我們國家在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新群體,因為農民工進城,他們子女的就學就是兩個渠道,一個是隨同父母進城,被稱作隨遷子女;一部分留在家鄉,叫做留守兒童。“我們的了解,2.4億左右農民工,有6000萬留守兒童,我説的都是大數、約數,不是準確的。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就有2400多萬,這是個很大的群體,他們由於遠離父母,親情缺失,監護不週,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甚至出現了一些被傷害的令人痛心的事件,因此引起了各地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注。”

“為留守兒童織密織牢一張關愛網、保護網,使他們能夠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安全健康地成長。剛才説教育部門能做什麼,我想,教育部門至少在這幾個方面可以下更大的功夫。”

校園惡意欺淩者要受到法律懲治

袁貴仁説,安全是一件頭等要緊的大事,安全沒有,教育無從談起,成長成才也無從談起。學生的安全問題,有些來自於校外,也有一些來自於校內,“我們剛才講的校園欺淩主要是同學之間蓄意、惡意地形成的一些欺淩事件。對這件事情,因為它關係到我們這些幼小學生的安全、健康,所以大家非常關注。”

“要加強依法懲治。我們要建立健全校規校紀,國有國法,黨有黨規,校有校紀。同時,我們還要通過修法、釋法,讓這些惡意的造成重大傷害的欺淩者,受到紀律、法規、法律的懲治,擔負起他們應當擔負的責任。”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壓力較大

袁貴仁表示,就業是民生之本,“黨中央、國務院對就業工作一直非常重視,總理的工作報告每年不僅講就業,而且一定要講人數,講到百萬,比如説去年1300萬,而且特別重視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工作。每年國務院都會召開專門會議,每年都會印發專門文件,進行精心部署。應當説,在各部門、各地方、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大學生就業創業總體態勢良好,初次就業率連續13年保持在70%以上,創業人數逐年增加,明顯增長。”

“正像剛才記者所説的,今年全國大學畢業生765萬,這個數比較好記,比去年增加了16萬,我們一方面面對著人數增加,一方面面對著經濟下行。因此,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壓力較大。”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