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2016全國兩會

全球視野下中國外交新思維:運籌國際關係 努力創新局

文章來源: 新華社 發佈時間: 2016-03-09 責任編輯: 蘇向東
+|-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題:運籌國際關係 努力開創新局——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外交新思維

新華社記者馮武勇 柳絲

“世界那麼大,問題那麼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在2016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用生動的語言,詮釋了新時期中國外交的責任意識和大國擔當。

3月8日,王毅外長在記者會上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從大國關係到周邊外交;從“一帶一路”、全球治理等新聞熱詞到朝核問題、南海問題等地區熱點;從“高大上”的外交新理念新實踐到“接地氣”的外交與網民互動,中國外長答疑解惑,娓娓道來。

國際風雲動蕩,新型大國關係前景如何?中國的回答有自信,有底氣。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這條路,符合中美的共同和長遠利益,也順應世界發展變化的潮流;中俄關係是成熟、穩定的,“完全經得起任何國際風雲的檢驗”;中歐關係的積極變化“不是一時之計,而是長遠和必然的選擇”……

近年來,中國大力倡導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主流的強大正能量。

世界經濟下行風險中,非洲發展和投資怎麼持續?中國的回答給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地區吃下定心丸:中國對非十大合作計劃“正逢其時”,“中國一向言出必行”。

南非標準銀行經濟學家傑裏米·斯蒂芬斯指出,與中國的合作給非洲帶來了大量發展機遇,中國投資契合非洲國家發展需要,即便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中國企業勢必將更多目光投向新興市場,這對非洲意味著新一輪機會。

“軍事化”?打官司?南海問題究竟怎麼回事?中國的回答擲地有聲,撥雲見日:“中國在自己島礁上建設防禦設施,是履行國際法賦予的自保權”;“航行自由不等於橫行自由”;“中國不接受南海仲裁案,完全是在依法行事”;中國“比任何人都熟悉和熱愛這個地方,比任何人都希望南海和平穩定、航行自由”。正如日本外交學者網站近期刊文指出,中國處理南海問題的手段“成功且成熟”。

面對複雜難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勇於擔當,有所作為。世界看到了中國方案,理性、睿智。

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怎麼辦?在去年11月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向世界清楚闡明瞭今秋G20杭州峰會的宏觀思路:以創新發掘新動力,以改革注入新活力,以發展開闢新前景。

在許多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自顧不暇、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協調不力的現狀面前,中國方案著眼凝聚共識、提振信心、指引方向,無疑將有助於各國同舟共濟,協力推動世界經濟大船走出淺灘,破浪前行。

劍拔弩張的朝鮮半島局勢怎麼緩和?中方明確指出,半島問題的最終解決,要綜合施策,對症下藥。為此,中方提出實現半島無核化與停和機制轉換並行推進的談判思路。中國方案秉承“王道”,呼籲克制,鼓勵對話,展現了平衡、定力和誠意。

“一帶一路”怎麼看待?怎麼推進?中方坦坦蕩蕩:“‘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的,但機遇是世界的”;“‘一帶一路’奉行的不是‘門羅主義’,更不是擴張主義,而是開放主義”。

實際上,搭乘中國發展“快車”、同中國合作共贏已成為當今世界一大潮流。國際金融協會董事會成員馬丁·吉爾伯特不久前來上海參加了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他與會後非常肯定地告訴英國媒體,中國迅速恢復活力,並將繼續推動全球增長數十年。

國際安全熱點多發,一些地緣政治風險正向全球擴散,中國不當看客。戰亂地區維和、國際海域護航、修建海上民用設施……中國正在承擔更多國際安全義務,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安全産品。敘利亞內戰、阿富汗和談、伊朗核問題等等,中國建設性參與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發揮的積極作用受到各方普遍讚賞。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莫裏茨·魯道夫以中國積極參與敘利亞和平進程為例指出,中國希望承擔更多國際責任以體現其全球大國地位,為國際衝突提供解決方案的能力對這一願景至關重要。

世界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秩序進入深刻調整,中國沒有缺席。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的正確義利觀,同舟共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想,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理念……中國領導人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舉措,正在悄然改變“強權即公理”、零和博弈的“冷戰型”安全觀。

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主持公道、弘揚正義的實踐正在贏得越來越多的點讚。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專家安德烈·伊萬諾夫指出,中國提出構建平等、互利的新型國際關係等倡議與構想獲得許多國家的支援和理解。

“多一份平和,多一份合作,變對抗為合作,化干戈為玉帛,共同構建各國人民共有共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習主席在新的一年殷殷寄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必將在世界舞臺書寫更精彩的篇章。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