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8日舉行的兩會記者招待會上,外交部長王毅闡明瞭中國在朝核問題、對朝制裁、對朝關係以及有關半島局勢的立場和觀點,其中,有不少地方值得注目。
首先是有關執行聯合國安理會對朝鮮制裁的2270號決議問題。王毅部長強調了“全面完整地加以執行”,但這同韓美等國輿論對中國提出的“全面完整執行”很是不同。因為王毅部長先是指出“2270號決議不光有制裁,還重申要支援六方會談,要求各方不要採取任何可能加劇局勢緊張的行動”。
所以中國主張的“全面完整執行”不僅僅是中國履行決議規定的制裁義務,而同樣要求韓美等國履行支援六方會談和不加劇緊張局勢的責任。在中國看來,這才是“全面”和“完整”的。
而韓美等國輿論所謂的要求中國“徹底”、“全面”和“完整”執行,往往是擔心中國為朝鮮“網開一面”,甚至以“民生領域除外”為藉口,繼續對朝鮮提供支援。對於韓美輿論的這一擔心,王毅部長表示,中國將“在執行決議的過程當中,會本著客觀和公正的態度,對此進行必要的評估、認定以及監督”,算是對韓美的擔心做出了回應。
其次,在提出了解決朝核問題的中國方案,即“半島無核化和停和機制轉換並行推進”的同時,在通過對話解決朝核問題的方式上,表現出更大的柔軟性和靈活性。
在此之前,中國為了防止給外界造成“聯合對付朝鮮”的印象,堅持6方會談,一度對南韓總統樸槿惠提出的中韓美日俄5方會談等排除朝鮮的方式錶現謹慎,此次卻表示,“對其他各方提出的設想,包括以靈活的方式開展三方、四方甚至是五方的接觸等,只要有利於把半島核問題拉回談判桌,我們都持開放態度。”顯然,“回到談判桌”才是最重要的, 亦即王毅部長強調的“根本之道”。
朝核問題的産生既有朝鮮的國家意志,也有外部對其敵視導致的不安全感的原因。因此,中國認為,“無核化是國際社會的堅定目標,停和機制轉換是朝方的合理關切。”但由於停和機制轉換涉及美國戰略利益等一系列問題,而且在朝核升級、對峙加劇的情況下,談起來不會比之前更容易。
第三,“中朝關係是有著深厚友好傳統的國與國之間的正常關係”提法。有關中朝關係的提法,最著名的恐怕是“鮮血凝成的友誼”、“唇齒相依”等等,兩國關係曾長期處於一種“特殊地位”也是公認的事實。但時過境遷,兩國漸漸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體制和發展模式也産生了巨大差異,只有一些“唯意識形態論”和“陣營”等冷戰觀念者,還將中朝捆綁在一起。其實,建立“正常國家關係”也不時被國內學者提起。
從“特殊”回歸“正常”,也許能為中國在外交上提供更多的迴旋空間,至少,可以讓那些認為“中國能夠干預朝鮮事務”、試圖將朝核問題的責任轉嫁到中國頭上的論調少了些口實。
但同時,王毅也強調了中朝之間的傳統友好,並且要“珍視”,對“朝鮮謀發展、求安全願意提供支援和幫助”。雖然有些外交辭令“搞平衡”的意味,但也是中國外交的傳統理念,更是中國對朝政策的真實寫照。這會讓那些“棄朝論”和“甩包袱論”消停一些。
第四,王毅在記者招待會上還明確表示,“作為半島的最大鄰國,中方不會坐視半島穩定受到根本破壞,不會坐視中方的安全利益受到無端損害。”這表明中國堅決反對包括採用軍事行動在內的極端手段導致半島出現劇變,堅決反對包括在南韓部署薩德系統(THAAD,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在內的危及中國安全的行為。
不坐視,意味著將採取相應的預防和反制措施。這與此前王毅表明的“不生戰,不生亂”紅線以及部署薩德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指責一脈相承。
只是,在王毅部長舉行記者招待會之際,迄今最大規模的韓美聯合軍事演習正在進行,朝鮮也毫不示弱,宣稱將進行“先發制人且具進攻性的核打擊”。一邊是隆隆的炮聲,一邊是高調的恫嚇,解決朝核問題,依然任重道遠。(完)
作者: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韓文《中國》雜誌執行總編輯 張忠義